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杏黑斑病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空内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杀菌剂的药效进行了测定,结果以代森锌和代森锰锌对杏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tenuisNees)有较好的抑制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经大田防治试验,代森锌和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达到90.7%和84.7%。
作者
陈德蓉
朱建兰
常永义
王斌
机构地区
甘肃农业大学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5-37,共3页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杏
黑斑病
药剂防治
分类号
S436.62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
1
朱建兰,常永义,陈德蓉,康志勇.
杏果实斑点病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1995,26(9):38-40.
被引量:2
2
米建兰,常永义,陈德蓉.
杏果实斑点病研究[J]
.中国果树,1995(3):15-17.
被引量:2
3
王江柱,董金皋,侯保林,朱杰华.
杏树-新病害[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4):127-127.
被引量:1
4
王吉奎,王勇,冯启收,倪善亮,袁安良,刘家莲.
杏果实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J]
.山西果树,1995(4):27-28.
被引量:2
5
朱建兰,常永义,陈德蓉.
杏黑斑病的病原及其防治研究[J]
.中国果树,1996(4):9-11.
被引量:3
6
朱建兰,常永义,陈德荣,魏野畴.
杏果实斑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25(2):165-169.
被引量:9
7
刘宁;刘威生.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H}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3-64.
8
张金林,王会君.
不同杀菌剂对杏果实黑斑病病原菌毒力作用测定[J]
.河北林果研究,2008,23(4):345-347.
被引量:2
9
刘威生,张加延,沈永波,景学富.
杏品种资源对疮痂病抗性的鉴定[J]
.中国果树,1999(3):27-27.
被引量:1
10
李兴泰.
杏疮痂病的发生与科学防治[J]
.烟台果树,2011(4):52-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杨晓华,安成德,邢志早,戴桂林,聂国伟,宋永宏,陈冲.
杏疮痂病药剂防治试验[J]
.中国果树,2014(1):54-56.
被引量:2
2
刘开启,杨炜华,郭泺.
杏果实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1-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梁宁,薛婷,李喜宏,王冬洁.
蒜薹交链孢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9):28-31.
被引量:2
2
张金林,王会君.
不同杀菌剂对杏果实黑斑病病原菌毒力作用测定[J]
.河北林果研究,2008,23(4):345-347.
被引量:2
3
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119-124.
被引量:2
4
王毅,赵宾宾,毕阳,李永才,李桂敏.
采后硅酸钠处理对杏果黑斑病的控制及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331-333.
被引量:2
5
李亚茹,周林燕,李淑荣,曹珍珍,张乐,魏明,聂莹,唐选明.
植物精油对杏干优势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0):137-141.
被引量:1
6
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
砂仁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117-121.
7
杨晓华,杨复康,宋永宏,李静江,杨燕君,高秀娟,戴桂林,焦晋华.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
.山西果树,2018(6):54-56.
被引量:1
8
程元,淮稳霞,姚艳霞,林若竹,刘忠军,赵文霞.
新疆巩留县杏果实斑点病病原菌鉴定[J]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2):117-122.
被引量:4
9
吕连海.
鲁北地区早玉杏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
.果农之友,2024(7):116-119.
10
刘开启,杨炜华,郭泺.
杏果实黑斑病菌及近似链格孢种的RAPD分析[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1):1-6.
被引量:5
1
王吉奎,王勇,冯启收,倪善亮,袁安良,刘家莲.
杏果实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J]
.山西果树,1995(4):27-28.
被引量:2
2
王社勤.
杏树主要虫害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07(6):41-41.
3
朱建兰,常永义,陈德蓉,康志勇.
杏果实斑点病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1995,26(9):38-40.
被引量:2
4
郭香凤,史国安,王淑芳,曹秋娥.
杏果实成熟过程中H_2O_2代谢的变化[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96(2):17-19.
5
刘铁铮,付雅丽,贾彦丽,智福军,张冲,刘建库.
套袋对大丰杏果实裂果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48-49.
被引量:11
6
刘开启,杨炜华,郭泺.
杏果实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1-6.
被引量:8
7
张金林,王会君.
不同杀菌剂对杏果实黑斑病病原菌毒力作用测定[J]
.河北林果研究,2008,23(4):345-347.
被引量:2
8
郑召华,郑德科,钱玉军,张华,王吉奎,冯展光.
五莲县杏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山西果树,2007(1):27-27.
9
朱格新,黄兴国.
要注意防治柿蒂虫[J]
.农家顾问,1995(6):36-36.
10
朱建兰,常永义,陈德荣,魏野畴.
杏果实斑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25(2):165-169.
被引量:9
甘肃农业科技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