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医学互补结合的思想和方法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互补原理科学哲学观出发,并以生命活动调控的层次性考虑,提出中西医学互补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即在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多个层次上,以机体枢纽性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细胞信息转导系统、原癌基因等理论分别与中医学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学说等核心理论互补结合,从而发展中医学。
作者
谢薇西
高贤均
机构地区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中药材公司
出处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理论
医学哲学
分类号
R2-031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7
参考文献
5
1
张万会,王复周.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J]
.生理科学进展,1993,24(3):208-211.
被引量:8
2
方福德.生理学向何处去?[J]生理科学进展,1992(03).
3
吕维柏.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展望[J]
.中医杂志,1992,33(9):49-51.
被引量:15
4
陈天英,戴玉珍.
细胞膜信息转导机理[J]
.药学进展,1990,14(4):212-217.
被引量:1
5
韩济生.癌基因研究对生理科学的冲击[J]生理科学进展,1990(0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周金黄.神经免疫调节研究的新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87(03).
2
王复周.内分泌学和免疫学的关系[J]生理科学进展,1984(01).
3
詹皓.
衰老过程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J]
.生理科学进展,1991,22(2):162-16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1
1
贺金华,买尔旦.
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概况[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6):454-456.
被引量:24
2
张苑莉.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探讨[J]
.天津中医,1994,11(2):46-48.
被引量:19
3
屈景年,莫运春,刘梦琴,李荣.
金银花中绿原酸一步提取法及绿原酸抗菌活性[J]
.化学世界,2005,46(3):167-169.
被引量:40
4
李素萍,秦宜德,方敏.
β-酪啡肽的生理功能及其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5,9(5):321-323.
被引量:6
5
田颂九,叶隶.
中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及其进展[J]
.中国药房,1994,5(3):40-41.
6
张素,王明霞.
植物药材中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研究[J]
.中医药信息,1994,11(4):30-33.
被引量:12
7
朱丽江.
抗艾滋病毒(HIV)中草药及方剂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3):17-20.
被引量:16
8
王德举,于崇岗,宋书亚.
3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障碍调查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2):86-87.
被引量:4
9
易玲,易莉.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54-55.
被引量:11
10
罗娟,李友凤,胡晓莲,潘志,屈景年.
绿原酸的提取及稀土配合物抗菌活性测定[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2):85-8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7
1
陈天娥,王秀琴,曾晓蓓,李宝红,张华,孙海梅.
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J]
.解剖学杂志,2003,26(6):537-542.
被引量:9
2
李国彰.
中医稳态观与稳态学说[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7-11.
被引量:20
3
谢蜀生.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的意义[J]
.医学与哲学,1994,15(8):1-2.
被引量:16
4
张新民,沈自尹,王文健,张玲娟,陈素珍.
补肾中药对老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86-688.
被引量:44
5
陈家旭,杨维益,梁嵘.
肝气虚证临床证型的病理生理学初步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2):67-70.
被引量:26
6
刘文俊,李荣兴.
中医五脏实质是人体生命本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16-16.
被引量:8
7
苏晶.
论《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19-21.
被引量:8
8
陈家旭,杨维益.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4):7-12.
被引量:162
9
鄢东红,金益强.
五脏证候实验指标及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述评(I)[J]
.湖南中医杂志,1995,11(6):47-49.
被引量:3
10
范少光,丁桂凤.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介导物质:共用的生物学语言[J]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2):175-183.
被引量:100
引证文献
5
1
赵益业,邹旭,吴焕林,林晓忠,李健,邓铁涛.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试论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5):433-436.
被引量:17
2
赵益业,杨利,邓铁涛.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现代诠释[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481-484.
被引量:3
3
李志勇,李彦文,张嫚,王树荣.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学说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4):68-72.
被引量:8
4
赵益业,文旺秀,严夏.
中医学五脏的现代研究及内涵探讨[J]
.光明中医,2000,15(2):4-8.
被引量:20
5
徐卫芳,哈姆拉提.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探究[J]
.新疆中医药,2003,21(3):27-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岳月,金明秀.
金明秀教授治痹经验[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2):107-110.
被引量:4
2
李楠.
情志致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探讨[J]
.中医研究,2008,21(3):3-5.
被引量:23
3
张四春,李泽庚,彭波.
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对比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40-41.
被引量:3
4
王爱成,王玉来,崔向宁,江涛,陈锦锋,李柏.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脏腑证候研究中的运用价值[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89-90.
被引量:2
5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挂牌成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90-90.
6
吴爱华,易法银,胡方林.
藏象学说百年发展概述[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3):29-30.
被引量:7
7
宋红莉,李宜.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之路[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90-691.
被引量:5
8
徐贵华,王忆勤,李福凤,赵立宇.
肺病辨证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05,18(9):61-62.
9
郑海生,蒋健,贾伟.
中医学肾阳虚证的现代研究概述[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1014-1016.
被引量:10
10
李檬.
五脏的生理特性是中医的特征性内容[J]
.河南中医,2008,28(2):11-12.
被引量:2
1
冯喜槟.
中西医结合在日本的考验──三浦梅园氏(1723—1789)的借鉴[J]
.医学与哲学,1996,17(5):252-254.
2
翟晓梅,张富明,张克英.
浅议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理论体系[J]
.长治医学院学报,1995,9(2):188-190.
3
童安荣,王丽莉,时振声.
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1996,17(11):592-594.
被引量:4
4
李劭伟.
解开经络之谜的新思路[J]
.医学与哲学,1989,10(8):4-7.
5
赵晓林,李恩.
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向融入[J]
.医学与哲学,1994,15(11):29-31.
被引量:3
6
严金海.
中西医结合的层次与方向[J]
.医学与哲学,1996,17(7):376-377.
7
邱鸿钟.
中国医学哲学现代发展的走向(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9,5(1):47-47.
8
段艳蕊,王志祥,李琦.
论中西医之互补相彰[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8-10.
9
孙荣.
试析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J]
.医学与哲学,1997,18(7):357-359.
被引量:5
10
黄自元.
《内经》直觉思维探析[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2):83-86.
被引量:1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