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十八反”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川乌反白芨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川乌、白芨同用,是“十八反”配伍禁忌之一。以毒理学和药效学的某些指标进行动物实验表明:川乌配伍白芨,毒性和副作用并未增加,镇痛和止血作用亦未降低,两者配伍未见“相反”的相互作用。
作者
罗光宇
欧芳春
向永臣
吴纯洁
田运卓
凌一揆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3,共3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四川省教委资助
关键词
十八反
川乌
白芨
配伍
分类号
R942 [医药卫生—药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242
1
陈希琛.
甘草反甘遂及其分子复合物[J]
.中成药,1984(5):41-41.
被引量:22
2
高晓山,陈馥馨.
“十九畏”浅识[J]
.辽宁中医杂志,1981(3):43-44.
被引量:4
3
宋东江,陆满文,李汉青.
乌头碱类化合物毒理学研究概况[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5).
被引量:35
4
李杰.
试谈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对药组方对各种肿瘤的特殊疗效[J]
.医药世界,2007(S1):5-6.
被引量:2
5
赵晓英,葛卫红.
中药十八反机制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8):46-49.
被引量:10
6
肖成荣,王宇光,代方国,马增春,谭洪玲,高月.
甘草、芫花合用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48-50.
被引量:46
7
吕岫华,王颖,陈静,刘伟,刘巧丽,绳秀君,李泽琳,曾毅.
大戟甘遂芫花俱战草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5-7.
被引量:11
8
王融冰,江宇泳,李平,马烈,龚慕辛.
胃镜下观察口服白及后胃内分布存留情况15例[J]
.中医杂志,2004,45(7):527-527.
被引量:2
9
汶明琦,马姬郎.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证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658-659.
被引量:5
10
王天益.
近三十年来十八反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分析[J]
.甘肃畜牧兽医,1993,23(3):31-3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3
1
白向阳.
川乌的毒性与抗肿瘤作用概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2):125-126.
被引量:19
2
唐迎雪.
论有毒中药的配伍[J]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438-441.
被引量:14
3
李曦明,陈文娜.
中医药“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浅析[J]
.光明中医,2006,21(11):11-13.
被引量:29
4
周健,虞舜.
“十八反”不反[J]
.光明中医,2009,24(10):1983-1985.
被引量:12
5
李东晓,邓文龙.
中药配伍禁忌药理学及药学研究现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6):93-97.
被引量:6
6
彭金香.
白及的研究进展[J]
.河南科学,1999,17(A06):174-175.
被引量:11
7
李超,樊巧玲.
“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述评[J]
.中医杂志,2012,53(10):890-892.
8
曹永生,刘向红,陈爱萍,王喜玲.
相反中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J]
.中成药,2001,23(11):847-849.
被引量:4
9
欧丽娜,钟赣生,柳海艳,陈绍红,刘佳.
中药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宜忌争论与思考建议[J]
.科技导报,2015,33(16):88-94.
被引量:11
10
庄朋伟,卢志强,孙凤姣,宋甜甜,张腾,吴锦,黄莹莹,张艳军.
基于病症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毒效表征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中草药,2016,47(5):701-70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7
1
谢红丹,张清,麦联任.
连蒲清热燥湿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湿热蕴结证对患者血清胃泌素、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2,40(2):85-88.
被引量:4
2
陈娅娅,杨琳,吴明开.
白及生长发育特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93-1595.
被引量:14
3
肖景东,周学文.
胃溃疡“毒热”病因中医证治文献研究[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S1):280-281.
被引量:5
4
胡广泉.
中药配伍禁忌探讨[J]
.环球中医药,2013,6(S2):50-51.
被引量:4
5
徐建敏.
中药不良反应的诱因及防治[J]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0):926-926.
6
华国栋 ,王鑫彦 ,郭兰萍 .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6):20-23.
被引量:1
7
李海龙,王静,曹维强.
保健食品的发展及原料安全隐患[J]
.食品科学,2006,27(3):263-266.
被引量:7
8
李嵘,王喆之.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
.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被引量:54
9
丁健,韩佳,韩秀莲.
抗癌中草药的中毒与对策[J]
.河北中医,2006,28(11):843-843.
被引量:3
10
陈瑞新,徐青,于秀,陈玉泉,沈洪薰.
复方参七汤对人结肠癌细胞株裸鼠肝转移影响[J]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6):343-345.
被引量:8
1
苏璇,吴素香.
青藤碱新剂型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09,21(9):1-3.
被引量:5
2
何庆,刘晓阳,胡康强.
氨茶碱全粉直接压片初步试验[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7(3):110-111.
3
关注干扰素的不良反应[J]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0):38-39.
4
张乐乐,奉建芳,陈满仓,祝林.
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冻干剂的制备及理化性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3):245-248.
被引量:8
5
张素胤,陈陵际,朱云祥,张家骝,杨秋龙,朱世泰,邵雨文,陈仁和.
蛇毒抗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初步试验[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4,14(1):26-27.
被引量:3
6
于爱华,翟光喜,崔晶,席延伟.
葛根素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7):471-473.
被引量:9
7
周明德,吴义杰.
洗必泰碘络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初步试验[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1):92-93.
被引量:1
8
徐丽娜,李丽娅.
盐酸头孢他美酯的性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09,0(5X):44-44.
被引量:7
9
邱能,罗有福.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07,31(10):439-446.
被引量:4
10
涂颖,马容莉.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监测指导[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3):43-44.
被引量:9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