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4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界定独身不婚这一婚姻行为入手,通过对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的系统描述来认识其存在的特征和后果,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大龄未婚人口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国大龄女性未婚人口现象的存在是和适婚男性非理性的“下娶”相联系的,而大龄男性成婚难则应该归因于适婚女青年理性的“高攀”
作者
叶文振
林擎国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22,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关键词
中国
人口
社会经济条件
原因及对策
地区
界定
现象
女青年
男性
女性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93
同被引文献
450
引证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327
参考文献
8
1
叶文振.
当代中国婚姻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人口研究,1997,21(6):11-17.
被引量:34
2
谭琳,GavinW.Jones.
论“大龄”女性未婚问题及其社会人口学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比较研究[J]
.人口研究,1997,21(4):16-23.
被引量:9
3
叶文振.
论市场经济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和对策[J]
.人口研究,1997,21(3):1-6.
被引量:9
4
叶文振.
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1997(1):27-32.
被引量:8
5
顾宝昌,罗伊.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较分析[J]
.人口研究,1996,20(5):1-16.
被引量:53
6
叶文振.
我国妇女初婚年龄的变化及其原因──河北省资料分析的启示[J]
.人口学刊,1995,17(2):14-22.
被引量:19
7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
.人口与经济,1993(1):3-15.
被引量:88
8
赵喜顺.
商品经济与农村婚姻流动[J]
.社会,1991,11(6):43-4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李涌平.
婴儿性别比及其和社会经济变量的关系:普查的结果和所反映的现实[J]
.人口与经济,1993(4):3-13.
被引量:17
2
唐达.
择偶的困顿[J]
.社会,1992,12(5):40-42.
被引量:1
3
段纪宪.
中国家庭形成过程中的性别选择和生育控制[J]
.中国人口科学,1991(3):18-33.
被引量:7
4
赵喜顺.
商品经济与农村婚姻流动[J]
.社会,1991,11(6):43-45.
被引量:3
5
郑晨.
性观念对当代中国婚姻家庭的影响[J]
.社会,1991,11(9):44-47.
被引量:2
6
扈海鹂.
“凑合婚姻”的现状与出路何在[J]
.社会,1988,8(5):25-28.
被引量:1
7
徐毅,郭维明.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
.人口与经济,1991(5):9-12.
被引量:16
8
叶文振.
我国妇女初婚年龄的变化及其原因──河北省资料分析的启示[J]
.人口学刊,1995,17(2):14-22.
被引量:19
9
谭琳.
中国妇女的生活质量与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1994,18(3):2-9.
被引量:6
10
储兆瑞.
当今离婚新动向[J]
.社会,1994,14(2):29-3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93
1
孙海梦,李智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民族人口研究述评——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讨论[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22(1):72-79.
2
张琳琳.
《衰老与性别话语——公共话语与私域话语对老年女性的影响》述介[J]
.话语研究论丛,2020(1).
3
陈友华.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人口与经济,2007(2):60-65.
被引量:11
4
苗国.
中印生育率变动的历史、现状、趋势及启示[J]
.江苏社会科学,2007(S1):79-82.
5
张敏杰.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女性的家庭地位变动[J]
.浙江学刊,1999(3):91-94.
被引量:1
6
黄洪琳,周丽苹.
浙江出生性别比变动态势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3):46-50.
被引量:4
7
朱楚珠,李树茁.
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7(4):3-9.
被引量:9
8
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
创立出生性别比新概念与构建马冯陈(MFC)数学模型[J]
.人口与经济,1997(5):3-12.
被引量:14
9
叶文振.
论市场经济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和对策[J]
.人口研究,1997,21(3):1-6.
被引量:9
10
高凌,夏萍,刘小兰.
北京市人口出生性别比分析[J]
.人口研究,1997,21(5):25-3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50
1
李珂涵,杨文祺,张慧芳.
家庭性别分工及婚育行为研究进展:基于家庭议价视角[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3):244-263.
被引量:2
2
翟振武,刘雯莉.
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J]
.探索与争鸣,2020,0(2):122-130.
被引量:52
3
许军,梁学敏.
延边州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情况调查报告[J]
.人口学刊,2007,29(4):63-65.
被引量:10
4
杨华.
农村婚姻市场中的结构性因素——基于湘南水村“光棍汉”的调查[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7-9.
被引量:23
5
方敏.
性别角色与婚姻家庭观的比较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4):13-15.
被引量:4
6
李叔君.
科学知识、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42.
被引量:5
7
梁俐.
女性独身现象的文化经济浅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2-153.
被引量:2
8
曹媞.
都市“剩男剩女”现象解读[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6):158-159.
被引量:7
9
邓晓梅.
农村婚姻移民的家庭融合及对其异地适应的影响[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44-48.
被引量:8
10
R.M.基辛,刘文远,王威.
象征人类学[J]
.世界民族,1988(6):17-2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1
1
谈海圣.
单身女性生育权争议问题研究——与陈祥健研究员商榷[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5):115-123.
被引量:1
2
刘倩倩.
当代社会城市女性步入晚婚时代探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7(1):40-43.
被引量:4
3
叶文振.
男女平等:一个多维的理论建构[J]
.东南学术,2004(4):98-103.
被引量:12
4
李宁利.
自梳女的“婚嫁”象征[J]
.民族研究,2004(5):36-45.
被引量:9
5
石人炳.
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对湖北省初婚市场的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46-50.
被引量:24
6
石人炳.
中国离婚丧偶人口再婚差异性分析[J]
.南方人口,2005,20(3):31-35.
被引量:10
7
倪晓锋.
中国大陆婚姻状况变迁及婚姻挤压问题分析[J]
.南方人口,2008,23(1):59-64.
被引量:36
8
宁鸿.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
.理论界,2008(12):222-223.
被引量:35
9
刘廷华.
论剩男剩女现象的制度原因[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3):37-41.
被引量:2
10
高修娟.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25-3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27
1
唐靖奕.
主观社会阶层流动对城市男女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年CGSS调查数据[J]
.西部发展研究,2021(1):158-171.
2
翟振武,刘雯莉.
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J]
.探索与争鸣,2020,0(2):122-130.
被引量:52
3
章逸然,章飚,胡凤英.
“女大难嫁”还是“男大难婚”——婚姻匹配的男女差异与“剩男剩女”的代价[J]
.人口与经济,2015(5):13-24.
被引量:19
4
王昌逢.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剩女”现象分析[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6):46-47.
被引量:2
5
张光,罗婷.
当代大学生性别与政治社会化[J]
.青年探索,2006(3):35-39.
被引量:3
6
李妍妍,刘娟.
1980—2005:中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3):37-40.
被引量:4
7
许传新.
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通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青年研究,2006(9):38-43.
被引量:35
8
杨记.
影响再婚的个人和社会因素分析[J]
.西北人口,2007,28(1):102-106.
被引量:5
9
沈文捷.
城乡联姻造就城市新移民探析[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87-91.
被引量:7
10
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叶文振.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海西发展[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2-6.
1
上班时间驱逐歹徒受伤,是否属于工伤?[J]
.半月谈,2016,0(15):84-84.
2
李迅雷.
从人口现象到货币现象看房价[J]
.大众理财顾问,2016,0(3):88-90.
3
马汴京.
性别失衡、大龄未婚与男性农民工幸福感[J]
.青年研究,2015(6):65-73.
被引量:5
4
孙洁.
婚姻结构性失衡的经济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2007(07X):137-137.
5
廉锋,陈雨婷.
王瑜:干文创的事业“很过瘾”[J]
.创意世界,2014(1):72-75.
6
郝杰.
二手时尚也疯狂[J]
.中国经济信息,2012(21):74-75.
7
漆亮亮.
税收与婚姻[J]
.中国税务,2010(9):46-47.
被引量:1
8
上班时间抓歹徒受伤,是否属于工伤?[J]
.家庭百事通,2016(9):44-44.
9
代宝珍,毛宗福.
农民工、失地农民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9):617-617.
被引量:3
10
曾庆全.
一个承包者的心声[J]
.中国金融,1988(6):71-71.
中国人口科学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