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被引量:19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5,共1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130
-
1王向远.西方人对东方哲学之价值的再发现与再确认[J].东方丛刊,2021(1):1-18. 被引量:2
-
2赵静.法学的科学性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22,16(6):62-80. 被引量:6
-
3韩启德.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J].求是,2008(2):44-46. 被引量:10
-
4郝刘祥,王扬宗.科学传统与中国科学事业的现代化[J].科学文化评论,2004,1(1):18-34. 被引量:11
-
5王兴成.知识革命与知识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1998(6):9-15. 被引量:5
-
6潘立勇.关于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4):16-23. 被引量:10
-
7罗小平.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J].音乐研究,1986(2):40-50. 被引量:38
-
8王新红.经济法体系的科学勾画——读漆多俊先生《经济法基础理论》(修订版)[J].法学评论,1998,16(1):126-128. 被引量:3
-
9金克木.泰戈尔的《什么是艺术》和《吉檀迦利》试解[J].南亚研究,1981(Z1):121-125. 被引量:7
-
10朱光潜.维柯的《新科学》简介[J].国外文学,1981(4):13-1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9
-
1孙晓霞.“技艺”理论研究与西方艺术学科起点[J].文艺争鸣,2020,0(2):120-126. 被引量:7
-
2罗利群,高婉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体经贸集市的空间展演——基于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仪式分析[J].民族论坛,2022(4):30-39. 被引量:3
-
3欧阳恩钱.“国家调节说”科学性的系统论法学证明[J].经济法论丛,2023(2):18-43. 被引量:1
-
4王韫翔.从共识性真理看民法教义学的科学性——兼评我国《民法典》的科学性结构[J].法大研究生,2020(2):149-162.
-
5冯效刚.论音乐表演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内涵[J].北方音乐,2022(2):130-138. 被引量:2
-
6张中华.立德树人与“投资学”课程思政探析[J].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36-50.
-
7林曦.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3):88-96. 被引量:31
-
8冯一兵,熊宝库.高师物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7,28(2):93-93. 被引量:2
-
9王春法.关于培育科学文化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系论纲[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4):6-16. 被引量:2
-
10陈新汉.论价值理性及其异化[J].学术界,2020(1):45-5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74
-
1陈江月.西方诗学中的“制作”观念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23(4):170-189.
-
2黄笑.从互联网本质到信息现代性:群聚传播的研究进路——《互联网群聚传播》评介[J].国际新闻界,2023,45(12):163-171. 被引量:1
-
3翟玉强.论谨慎对待本科院校管理学专业的撤销[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85-88.
-
4本刊特约评论员.试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侧议[J].管理学报,2007,4(5):549-555. 被引量:19
-
5李兰芬,王永明.论管理哲学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4):56-60. 被引量:8
-
6王晓林,沈建明.管理学界所惯用的“思辨”及其方法辨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9):3-5. 被引量:5
-
7张媛媛,李宇.对管理本质的再思考—管理学的普适性[J].北方经贸,2008(10):16-17. 被引量:2
-
8张媛媛.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定位——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17-25. 被引量:9
-
9张立.会计学科发展之认识[J].会计之友,2008(36):24-26. 被引量:1
-
10谭力文.论管理学的普适性及其构建[J].管理学报,2009,6(3):285-290. 被引量:31
-
1田建平.“幸福”与“陷阱”:网络传播的深层理性[J].网络传播,2008(9):12-13.
-
2吴亮.论报纸副刊——后谎言时代文化观察之一[J].上海文学,2005(7):71-72. 被引量:2
-
3袁三标.西方媒介话语权力生产机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4):133-137. 被引量:7
-
4杨莉,崔晓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权力意志及文化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13-216.
-
5孟繁华.媒体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重建——以媒体文化中的“小品”为例[J].创作评谭,2011(5):11-13. 被引量:1
-
6观点[J].廉政瞭望,2011(10):10-11.
-
7黄瑜,徐放鸣.《超级中国》:中国形象的“他者”构建[J].当代电视,2015(5):9-10.
-
8汪家熔.抗日战争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四)[J].编辑学刊,1995(6):88-92. 被引量:1
-
9邓海建.新闻发言人怎会沦为“家奴”[J].浙江人大,2013(6):42-43.
-
10张勋宗,李华林.网络文化暴力特征、类型及实现路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5):174-17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