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马克思的“生活世界”
被引量:5
Also on Marx'"the World of Life"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8
-
1胡塞尔 张庆熊.《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
2这一点陈家琪先生已经指出来了,见其论文《我们怎样才能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谈论这个作为生活世界的世界》,载入《德国哲学论丛199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但他忽视了马克思在讨论"感性"的奠基地位时,在经济学中讨论美感时往往是描述性的.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
4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第369页.转引自野家啓一:《研究文化普遍原则无止境:现象学、相对主义和种族主义》,载《哲学译丛》1999年第3期.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6参见莫里斯·梅洛-庞蒂:《哲学赞词》,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75页.
-
7《海德格尔选集》上卷,孙周兴编选,上海三联书店,第383页.
-
8野家啟一,玲玲.研究文化普遍原则无止境:现象学、相对主义和种族主义[J].世界哲学,1999(3):7-1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634
-
1汪进元,张艳.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4,21(4):84-90. 被引量:12
-
2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3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4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5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
6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7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8章剑生.论政治文明与程序正义[J].江海学刊,2004(4):120-124. 被引量:6
-
9乔耀章.重构政府经济基础——对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的深度思考[J].浙江学刊,2004(4):16-26. 被引量:8
-
10张琼.《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与否定[J].当代外国文学,2004,25(3):124-12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40
-
1孙亮.论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与“生活世界”理论[J].社科纵横,2007,22(3):28-30. 被引量:1
-
2车美萍.日常生活世界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42-44. 被引量:3
-
3杨国荣.现代化过程的科学向度与人文之维[J].中国社会科学,1998(6):15-30. 被引量:27
-
4黄旭敏.深度技术化条件下生活世界的危机与重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2):50-55. 被引量:4
-
5尹树广.人的问题与生活世界理论[J].求是学刊,1997,24(3):4-8. 被引量:1
-
6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对传统哲学的理论批判[J].求是学刊,1997,24(5):4-10. 被引量:8
-
7陈嘉明.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J].哲学研究,1997(1):63-70. 被引量:25
-
8丁立群.生活世界: 一个非经典认识论领域[J].天津社会科学,1997(4):31-35. 被引量:13
-
9开拓文化哲学的新领地:日常生活批判——访衣俊卿博士[J].哲学动态,1995(1):1-4. 被引量:3
-
10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106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杨小微.解读学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J].教育学报,2006,2(6):53-59. 被引量:10
-
2谢妮.想象的“生活世界”与真实的教育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8-131. 被引量:2
-
3倪娟,李广洲.理科课程改革:回归基于日常生活的“科学世界”——基于理科课程标准文本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6):62-66. 被引量:7
-
4王晓丽,刘社欣.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6-9. 被引量:2
-
5于述胜.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教育学话语与教育变革[J].教育学报,2008,4(5):3-19. 被引量:25
-
6鹿林.科学认知与审美创造:生活世界理论的两个根本维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55-61.
-
7鹿林.生活辩证法与价值性概念——关于生活世界理论方法论的思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3):5-15.
-
8张晓东.回归生活:学校德育政策的视界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32-35. 被引量:7
-
9肖云忠,郭诗宇.日常生活世界视域下的腐败成因及治理[J].廉政文化研究,2012,3(6):18-23. 被引量:1
-
10张永路.“生活世界”理论下的老子哲学论析[J].理论月刊,2013(6):52-54. 被引量:3
-
1《实践的逻辑》一书简介[J].现代哲学,2009(4):74-74.
-
2石敏敏.总体性的辩证法和实践的逻辑——论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J].甘肃社会科学,1999(S1):78-80. 被引量:1
-
3陈力祥,王志华.王船山遵礼之理的逻辑显达与度越[J].船山学刊,2015(2):19-25. 被引量:1
-
4封毓昌,李文阁.现实生活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J].哲学动态,1999(12):27-30. 被引量:5
-
5程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发展——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37-42.
-
6谢立敏.试析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意义[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2):36-37.
-
7王罕哲.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的比较研究[J].求索,2015(9):61-64. 被引量:2
-
8张中文.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4(7):41-43. 被引量:2
-
9崔佳.试从生存论维度理解宗教信仰的超越性[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6):87-88.
-
10张有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J].江淮论坛,2005(1):62-67.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