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7-59,共3页
China Book Review
同被引文献42
-
1蒋菁.怪诞恣肆 风神绰约——梁遇春散文语言“冒险”特色探析[J].阅读与写作,2000(9):3-4. 被引量:1
-
2黄伟.中国的伊利亚——梁遇春散文兼与兰姆随笔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13-20. 被引量:3
-
3韩素梅.“急景流年”饮“春醪”——关于梁遇春“伊利亚”体散文[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S2):142-146. 被引量:6
-
4张振远.“中国的爱利亚”──梁遇春[J].中国比较文学,1995(1):200-205. 被引量:1
-
5鲍霁,刘开朝.执着于人生的《摸索》——《梁遇春研究资料》编纂拾遗[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87-90. 被引量:1
-
6鲍霁.论梁遇春散文——现代散文史上风格特异的一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5(4):38-45. 被引量:1
-
7李光连.忧伤、奇诡的美——梁遇春散文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2):59-65. 被引量:4
-
8林奇.梁遇春与英国Essay[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9-75. 被引量:2
-
9倪伟.笑涡里的泪──谈梁遇春[J].文学评论,1996(2):140-148. 被引量:8
-
10吴福辉.梁遇春:“酝酿了一个好气势”[J].读书,1992(3):137-146. 被引量:4
-
1吴福辉,张新颖,晓宁,张丽娟.印象点击[J].当代作家评论,2009(4):182-183.
-
2唐韧.论文“分量”从哪里来?——编辑走笔,兼荐论文《“无病呻吟”辩》[J].阅读与写作,2005(11):32-33.
-
3袁庆丰.什么什么上瑶台──与万燕同志说话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20(2):89-92.
-
4凌乙.审慎对待前人遗稿[J].咬文嚼字,1996,0(6):36-38.
-
5荆素蓉.梁遇春译作序跋研究[J].民族论坛,2009(1):48-49. 被引量:2
-
6新书上榜[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0(9):102-102.
-
7古月.文人的寂寞与潇洒[J].读书,1989(Z1):257-257.
-
8吴福辉.梁遇春:“酝酿了一个好气势”[J].读书,1992(3):137-146. 被引量:4
-
9赵健雄.偷饮春醪[J].读书,1993,0(4):76-76.
-
10宏图.书迷话书[J].读书,1989(2):154-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