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举重运动员年龄、体重及运动成绩之关系
被引量:5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25-25,28,共2页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同被引文献57
-
1彭杰.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概念的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10-13. 被引量:12
-
2刘建立.通过加强400m专项训练提高800m跑成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14-15. 被引量:1
-
3杨世勇.举重奥运会冠军成绩增长规律的年龄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1):93-93. 被引量:6
-
4许寒雷.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2):289-290. 被引量:6
-
5石岩.我国射击与射箭运动发展中的热点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4,25(4):52-55. 被引量:19
-
6杨树安.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现状、形势任务及对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3-5. 被引量:70
-
7陆爱云,庞军,伍勰.不同重量下男子抓举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3):58-61. 被引量:28
-
8李宗浩,肖林鹏.我国备战第27届奥运会成功启示录[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11-12. 被引量:5
-
9胡贤豪,毛传俊,强伟,王善良,马文辉,沙峰,杨志俊.对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年龄、体重变化与成绩变化的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9(1):18-19. 被引量:1
-
10韩鹏伟.中国悉尼奥运会奖牌统计分析与项目布局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67-69.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5
-
1于文谦,王乐.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对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3):43-47. 被引量:14
-
2杨刚山,谭金亮,马晶.世界男子优秀举重运动员年龄分布特征与比赛成绩关系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3):77-79. 被引量:1
-
3邵金艇.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组成结构与奖牌分布特点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26-32. 被引量:20
-
4杨艳.陕西省举重后备人才发展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2013(8):42-45. 被引量:1
-
5惠萍,沙磊.举重二线队员身体素质提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44-44.
二级引证文献34
-
1邵金艇.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组成结构与奖牌分布特点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26-32. 被引量:20
-
2陈丽.中、外女子排球队运动员年龄动态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3):38-41. 被引量:4
-
3钟建萍.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1):102-109. 被引量:9
-
4霍军.伦敦奥运会中国奖牌分布的项群特征诠析及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173-176. 被引量:3
-
5霍军,韩勤英.伦敦奥运会中美奖牌分布的项目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3):48-50. 被引量:10
-
6尹继林.世界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竞争格局与我国的战略抉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2):70-74. 被引量:5
-
7赵云书,张国丽,王琴.伦敦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构成与奖牌分布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13(4):54-58. 被引量:4
-
8霍军,韩勤英.伦敦奥运会中俄获奖项目分布特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7):40-43. 被引量:2
-
9刘建玲,何华岗.2016年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如何能再续辉煌之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302-303.
-
10曹锦飞.夏季奥运会竞技强国奖牌分布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10):43-46. 被引量:5
-
1周冰.西班牙体育的崛起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2(3):28-31. 被引量:13
-
2举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999,7(5):48-49.
-
3刘自喜.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15):60-60. 被引量:4
-
4顾建仁,马胜,夏华,支炜.对青少年业余男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57-58. 被引量:7
-
5举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0,8(8):46-47.
-
6举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999,7(12):47-48.
-
7吉丽慧.浅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S1):92-93. 被引量:3
-
8刘建华.浅析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22-23. 被引量:4
-
9辛宏,高圆媛.影响构建新型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因素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0(11):22-23. 被引量:2
-
10叶春凤.如何协调业余体校教练、文化教师和运动员三者关系[J].游泳季刊,2005(2):17-1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