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酱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
被引量: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工作实践和文献总结,介绍了大豆酱酱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特性和作用。对酿造微生物学在大豆酱发酵中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作者
张海
机构地区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生化室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8,共4页
China Condiment
关键词
大豆酱
酵母
乳酸细菌
调味品
分类号
TS264.24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4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24
同被引文献
264
1
王乃鑫,韩烨.
传统面食发酵剂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J]
.食品与机械,2007,23(5):20-22.
被引量:5
2
吴晖,赖富饶,胡筱波.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菜花粉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5):66-69.
被引量:43
3
赵德安.
对酶制剂在调味品中应用的探讨[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7,24(4):17-20.
被引量:3
4
牛天娇,马莺.
中国传统黄豆酱中微生物的发掘与利用[J]
.食品科学,2004,25(z1):213-216.
被引量:3
5
高秀芝,王小芬,李献梅,王慧,易欣欣,崔宗均.
传统发酵豆酱与商品豆酱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比较[J]
.食品科学,2009,30(3):222-226.
被引量:9
6
孙常雁,李德海,孙莉洁.
传统酿造酱及酱油中酶系的作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3):164-169.
被引量:41
7
刘鑫,李佳,刘克武,黄新河,赵巍.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在食醋酿造中的催化效应[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16(4):482-484.
被引量:12
8
缪杰.
论酱油风味、香气的产生及形成[J]
.中国调味品,2004,29(10):5-7.
被引量:24
9
蔡金星,刘秀凤,贾文沦,杜彬.
酱油增香发酵用酵母的纯化和生长特性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4):35-37.
被引量:8
10
唐胜球,董小英,许梓荣.
酒用酸性蛋白酶的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2005(1):41-44.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28
1
谭锋,徐扬,谭海丽,裴志强.
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甜面酱香气成分[J]
.食品科学,2011,32(S02):71-73.
被引量:1
2
梁恒宇,马莺,程建军,李海梅,何胜华.
自然发酵黄豆酱中嗜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J]
.中国酿造,2006,25(8):24-27.
被引量:17
3
徐海蒂,程永强,许永伟,汪立君,李里特.
发酵菌种对低盐白腐乳感官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0):17-22.
被引量:17
4
陈波,程玉来.
欧姆加热对大豆酱杀菌效果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08,27(2):37-39.
被引量:7
5
程玉来,陈波.
大豆酱欧姆加热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4):78-81.
被引量:4
6
梁达文.
乳酸菌在某些发酵食品中的应用[J]
.玉林师专学报,1997,18(3):38-40.
被引量:1
7
苏东林,张忠刚,谭欢,周向荣,陈亮.
永丰辣酱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
.中国酿造,2009,28(2):7-10.
被引量:5
8
张菊华,苏东林,张群.
HACCP在永丰辣酱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2009(3):97-99.
被引量:1
9
苏东林,张忠刚,周向荣,谭欢,陈亮.
混合菌种发酵生产永丰辣酱的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2009,28(5):175-178.
被引量:1
10
苏东林,张忠刚,周向荣,谭欢,陈亮.
永丰辣酱人工接种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数学模型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9,25(4):112-11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4
1
陈柔霖,李梦杰,冯淑莹,余辉,方旭波,陈小娥.
鱼蛋白酶解液中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发酵产香特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20,45(1):13-18.
被引量:4
2
蒋欣茵,李晓晖,张伯生,任大明.
腌制食品中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分离与鉴定[J]
.中国酿造,2008,27(1):13-16.
被引量:35
3
江津津,曾庆孝,朱志伟,晁岱秀,颜楠楠.
耐盐微生物对鯷制鱼露风味形成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25-28.
被引量:14
4
高玉荣,刘晓燕.
多菌种低盐分段发酵生产豆豉工艺[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S1):369-373.
被引量:12
5
崔蕊静,肖念新,杜彬.
发酵豆芽乳饮料加工工艺条件优化[J]
.中国粮油学报,2009,24(4):138-143.
被引量:2
6
苏东林,张忠刚,周向荣,谭欢,陈亮.
永丰辣酱人工接种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数学模型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9,25(4):112-115.
被引量:4
7
李娟,程永强,管立军,穆慧玲,李里特.
乙醇对低盐腐乳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09,34(10):242-246.
被引量:8
8
单成俊,周剑忠,刘懋成,苏丁,王海凤.
HACCP在传统食品“叫化鸡”加工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40-142.
被引量:2
9
赵建新,戴小军,田丰伟,张灏,汤坚,陈卫.
气相-嗅闻法分析传统豆酱风味活性物质[J]
.食品科学,2009,30(20):394-397.
被引量:24
10
李青青,陈启和,何国庆,朱东升,穆琳,叶雪飞.
我国传统食品中乳酸菌资源的开发[J]
.食品科学,2009,30(23):516-520.
被引量:21
1
迟杰.
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制造方法(下)[J]
.食品工业,1992(6):22-26.
2
潘继红,吕正兵,夏颖,唐涓森,郜尽.
酸乳中乳酸细菌的分离及酸乳制作工艺的探讨[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1):67-68.
被引量:1
3
顾瑞霞,高玉春,谢继志,罗珍兰.
大豆干酪的研制──豆乳凝乳条件的研究[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15(3):66-69.
被引量:13
4
肖平,吕嘉枥,李娟萍.
多肽在乳酸细菌鉴定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2):96-97.
被引量:1
中国调味品
199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