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认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需要着重地加以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生活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和深刻的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从以往单一的公有制,已经变化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民营经济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领域都已占有了相当的比重;外资企业在服务业和高科技部门的生产和市场销售中所占的份额也在扩大;
作者
晏智杰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理论视野》
2001年第4期16-20,共5页
Theoretical Horizon
关键词
服务业
公有制
分配制度改革
部门
生产资料所有制
市场销售
外资企业
占有
深化
并存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28
1
王珏,王金柱.
双重产权制度和中国经济改革[J]
.理论前沿,2002(2):22-24.
被引量:7
2
孔陆泉.
对按资分配或剩余索取行为的历史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3):66-70.
被引量:4
3
卫兴华.
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40-48.
被引量:6
4
陈飞翔.
劳动价值论与经济结构调整[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4):23-28.
被引量:2
5
姜启渭.
对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双重含义问题的再探讨——重审译文引发的思考[J]
.经济评论,1999(6):11-16.
被引量:6
6
钱伯海,王莉霞.
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提出有关质疑、商榷同志的回复[J]
.经济评论,1999(2):8-12.
被引量:29
7
卫兴华.
对马克思、恩格斯商品生产理论的再探析[J]
.中国社会科学,1998(2):48-59.
被引量:2
8
卫兴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问题[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5(5):10-16.
被引量:1
9
卫兴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1985,20(6):64-66.
被引量:5
10
卫兴华.
关于讲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几点看法[J]
.教学与研究,1984(4):9-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7
1
刘伟,赵晓楷.
卫兴华对捍卫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贡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3-24.
被引量:1
2
杜奋根.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新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156-159.
被引量:3
3
关柏春,刘慧.
论马克思的工资、利息范畴创新[J]
.岭南学刊,2006(4):64-68.
被引量:4
4
杜奋根.
马克思主义“剥削”观内涵探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3):34-39.
5
杜奋根.
走出剥削悖论——浅析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新要义[J]
.求实,2007(6):8-11.
被引量:2
6
汪善一.
马克思工资理论——我国工资制度的现实启示[J]
.学理论,2011(1):164-165.
被引量:1
7
卓晓宁,孙迎联,孔陆泉.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浅探[J]
.学海,2013(2):205-211.
被引量:2
8
杨万东.
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6):75-79.
被引量:1
9
宋思运.
理论与现实:从两个维度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J]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4):47-50.
10
陈学法,曹招根.
拓展劳动价值论研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J]
.改革,2002(6):89-94.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林素蓉.
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看效用价值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8-22.
2
彭腾.
近年我国剥削理论的研究综述[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16-19.
被引量:1
3
张福军.
应科学运用马克思的工资和利息理论——兼与关柏春等有关观点的商榷[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3):88-91.
被引量:1
4
张福军.
对马克思的工资和利息理论的再认识——兼与关柏春等有关观点的商榷[J]
.岭南学刊,2007(3):93-96.
被引量:6
5
关柏春.
也谈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答张福军博士[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5):47-52.
6
施戍杰,施运华.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坚持与发展[J]
.铜陵学院学报,2008,7(4):50-50.
7
陈晓君.
基于马克思工资理论下的民营企业绩效工资模式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2-74.
被引量:3
8
卓晓宁,孙迎联,孔陆泉.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浅探[J]
.学海,2013(2):205-211.
被引量:2
9
韦曙林.
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1-4.
被引量:1
10
卫志民,刘鸿娟.
论我国垄断行业国企高管薪酬的规制创新——基于垄断行业国企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6):33-38.
被引量:2
1
周静.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5-8.
被引量:2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28):4-11.
被引量:10
3
朱妙宽.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着力点[J]
.重庆社会科学,2008(8):101-104.
4
陈光毅.
在深化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
.求是,1992(22):15-19.
5
刘玉东.
浅论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加强党的建设[J]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5):92-93.
6
吴解生.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调整与认识深化[J]
.甘肃社会科学,1994(6):56-58.
7
谷继建,宋华锋.
黄河三角洲:中国区域经济体第四极?[J]
.中外企业家,2006(10):53-55.
被引量:1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12(3):18-26.
9
本刊编辑部.
集中力量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J]
.经济工作导刊,1995(6):1-1.
10
В·С·巴鲁林,孙映通.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问题[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2(15):14-16.
理论视野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