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螟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主要害虫,受其为害的玉米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国内对该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多,吴维均等(1965)提出春玉米心叶期百株累计卵块为24块或百株高峰卵块6块为心叶期玉米螟的防治指标;陆锡康等(1987)提出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卵高峰期百株卵量2块;顾成玉等(1987)根据卵量与幼虫和产量损失的关系。
作者
杨樟法
吕仲贤
王桂跃
王植杏
李方许
机构地区
浙江省农科院
浙江省东阳县玉米所
浙江省植保站
浙江省临海双港病虫测报站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8-19,共2页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螟
防治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2
1
杨樟法,吕仲贤,王桂跃,王植杏,李方许.
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产量损失估计及单株允许残留虫量[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4):333-337.
被引量:7
2
刘金文,丛斌,李茂海.
玉米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危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33-36.
被引量:4
3
李研学,谢俊英,马兆东.
朝阳地区玉米螟为害损失调查及防治指标研究和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17(6):3-5.
被引量:4
4
周淑香,鲁新,王振营,李丽娟,张国红,丁岩.
二代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3):676-679.
被引量:12
5
陈立玲,张庆贺,薛争,白洪玉,张振铎,吕跃星,鲁新.
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4):561-567.
被引量:29
6
刘杰,姜玉英,曾娟,刘万才.
2015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趋势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2016,36(10):53-58.
被引量:14
7
王红军,郭书亚.
玉米螟对夏玉米果穗的危害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8):95-97.
被引量:8
8
赵士文,陈秀琳,陈丽慧,于志浩,蒋世雄,赵玉玉,赵玉婉,孙德文,冯志强,杨勤元,许烨,仵均祥.
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调查[J]
.植物保护,2017,43(5):164-168.
被引量:22
9
张宏波,田春晖,杨雪清,王小奇,李莉.
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危害损失测定模型研究[J]
.玉米科学,2018,26(4):144-149.
被引量:5
1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姜玉英,刘万才,黄冲,陆明红,刘杰.
2019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2):36-39.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
1
孙立娟,陈世雷,李妍颖.
玉米螟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概述[J]
.中国植保导刊,2020,0(1):55-5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齐仁,徐卓荣.
钻孔抽水与地面变形关系的研究[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19(2):109-112.
被引量:1
2
连晓荣,杨彦忠,周玉乾,周文期,何海军,王晓娟,刘忠祥,寇思荣.
玉米新品种陇单803的选育及其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21(2):99-101.
被引量:5
3
于洪春,陈佳欢,孙苓芙,宋显东,王春荣,庄宝龙,李润钊.
黏虫虫口密度与春玉米产量损失关系及经济阈值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52(3):13-19.
被引量:11
4
祖光,曹继权,李媛,韩丽丽,贺东方,贺东峰.
玉米新品种乾育52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2(2):16-18.
被引量:1
5
孙婧婧,王孟卿,张长华,唐艺婷,李心钰,张礼生,李虎.
蠋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4):1187-1193.
被引量:16
6
李一,聂柏玲,宫宇,任冬雪,巴金磊,毛韵嘉,穆云森.
承德地区玉米各生育时期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J]
.园艺与种苗,2022,42(10):68-70.
7
陈浩梁,林璐璐,钟永志,张峰,谢明惠,张光玲,苏卫华.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生育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6):1705-1711.
被引量:3
8
巴磊,陈琦,侯艳红,刘迪,陈莉,段云,李世民.
3种诱捕方式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果[J]
.福建农业科技,2024,55(6):19-23.
9
连晓荣,李永生,何海军,杨彦忠,王晓娟,周文期,刘忠祥,董小云,周玉乾.
高产高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陇单639的选育及栽培[J]
.寒旱农业科学,2024,3(9):814-818.
被引量:3
10
高晋丽,杨丽莉,刘瑶,吴婷婷,毛健伟,卢红,韩明铭,李想,张振铎.
亚洲玉米螟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2024,44(10):22-28.
被引量:1
1
湛浩然,杨建荣.
石河子垦区玉米螟防治研究概述[J]
.新疆农垦科技,1994,17(4):11-13.
2
唐成霞,徐晶,孙文志,孙彦华.
两种绿色防控措施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J]
.种子世界,2011(7):21-22.
被引量:1
3
李可凡.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14(4):53-54.
被引量:5
4
林淑红,王忠杰,孙晓丽.
浅谈防治玉米螟的几点措施[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0):76-76.
5
焦剑波.
浅谈玉米螟防治[J]
.新农村(黑龙江),2014(4):94-94.
6
廖学东,邵广凤,刘佑.
昆虫病原线虫对亚洲玉米螟防治的研究[J]
.天津农林科技,1992(4):35-36.
被引量:5
7
张振林.
防治玉米螟新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07(7):7-7.
8
玉米浙凤甜3号[J]
.浙江农业科学,2013(4):376-376.
9
武予清.
加快玉米螟赤眼蜂群体的改良、生产和应用[J]
.种业导刊,2010(6):8-9.
被引量:5
10
玉米螟防治的新方法[J]
.农村科技,1994(10):15-15.
植物保护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