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天使/妖妇《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读解 被引量:15

Interpretation of Caddy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始终是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于分析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男性角色等 ,而对于小说的灵魂人物凯蒂 ,要么是一带而过 ,要么是简单地归类为一个轻佻放荡的堕落女性 ,很少能真正切入她悲剧的人生轨迹 ,去剖析并体验这位开始觉醒的女性在反抗男权专制、重构女性自我的艰难历程中所遭受的磨难与挣扎。本文力图引入一种全新的女性视角 ,去感悟女性的缄默与缺席 ,以期拨开男性权力网络的迷雾 ,沥去男性话语霸权的喧嚣 ,连缀起有关凯蒂的只言片语的叙述和支离破碎的形象 ,深入挖掘造成以凯蒂为代表的女性悲剧的真正原因 ,展现她为反抗性别压迫 。
作者 武月明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第10页.
  • 2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第15章.
  • 3《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40页.
  • 4戴维·明特.《福克纳传》,顾连理译.东方出版中心,1994,第109页.
  • 5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第117页.
  • 6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第70页.
  • 7[2][4][9]B10[11][12][13][15]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第192页,第194页,第189页,第193页,第195页,第202页,第197页,第189页.
  • 8戴维·明特.《福克纳传》.
  • 9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225页.
  • 10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M].,..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93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