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素质教育手段之一 闲暇体育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1世纪的教育是教育,而体育素质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
刘红梅
机构地区
长春工程学院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1,共2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关键词
体育素质教育
学生
闲暇体育
余暇体育
体育教学
学校
培养
落后
根本目的
手段
分类号
G811.4 [文化科学—体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91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1
刘江丽等:《关爱自己》,长城出版社,2000.11
2
俞志才.
试论大学生余暇运动的特点与管理[J]
.体育与科学,1995,16(4):34-36.
被引量:11
3
张子沙,龚正伟,周波.
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1,21(1):16-21.
被引量:179
4
成守允,刘东辉,邓玉.
校园“小群体”体育文化氛围初探[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3):49-52.
被引量:29
5
程志理.余暇运动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3).
6
邓星华,王俏飙,陈雄略.
论高校余暇体育[J]
.体育学刊,1996,3(4):9-11.
被引量:43
7
刘同员.
大学生体育活动社会意识与心态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97,18(5):48-50.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杨秀兰,方新普,朱西龙,陈彦.
大学生体育生活初探[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1):54-56.
被引量:15
2
成守允,刘东辉,邓玉.
校园“小群体”体育文化氛围初探[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3):49-52.
被引量:29
3
俞志才.
试论大学生余暇运动的特点与管理[J]
.体育与科学,1995,16(4):34-36.
被引量:11
4
程志理.余暇运动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3).
5
牛犊.论余暇[J].体育与科学,1990,(1):13-14.
6
刘建和等.运动竞赛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7
外园一人,罗庆逵.
余暇(业余)活动与游戏[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2(1):70-7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1
1
张园园,程胥,张哲.
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体育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
.体育视野,2021(15):91-92.
被引量:1
2
刘宇刚,王庆和.
影响冰上课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J]
.冰雪运动,2005,27(6):56-57.
被引量:1
3
陈长江,李茂.
山西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用品消费调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S1):40-42.
被引量:4
4
何祥桂,刘基清.
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6):23-25.
被引量:7
5
陈明辉,徐含义.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思考[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4):60-61.
被引量:1
6
郑忠波.
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z1):198-200.
7
董俊,章明珠.
学校体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兼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合作[J]
.体育与科学,2001,22(6):67-68.
被引量:15
8
杨月敏.
论高等学校体育协会的作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101-102.
被引量:3
9
唐玲玲,索金芝.
高校高年级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特点及管理探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3):38-39.
被引量:3
10
刘琨江.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管理现状的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4):42-4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孟光云,谢建军,韦勇.
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J]
.体育学刊,1999,6(3):7-10.
被引量:14
2
邓星华,王俏飙,陈雄略.
论高校余暇体育[J]
.体育学刊,1996,3(4):9-11.
被引量:43
3
陈小蓉.
我国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1999,18(6):48-49.
被引量:123
4
郭寄良.
关注闲暇生活 重视闲暇教育[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1):53-54.
被引量:12
5
姜德卫,邱建国.
余暇运动的社会学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02,23(5):25-26.
被引量:12
6
熊丽华.
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调查的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24(6):102-105.
被引量:5
7
金建桥,冯项君,邹旭铝.
浙江省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特点的分析与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2,24(4):17-20.
被引量:2
8
董广新,洪少锋.
珠江三角洲城市中小学生闲暇体育开展的情况[J]
.体育学刊,2002,9(6):109-111.
被引量:8
9
杨添.
沈阳市大学生闲暇活动的调查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1):118-119.
被引量:4
10
邹师.
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与健身模式类型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1,22(3):56-59.
被引量:68
引证文献
4
1
扶健华,胡活伦.
当前广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6-79.
被引量:3
2
顾亚婷.
浅析发展大学生闲暇体育运动的作用及方法[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97-98.
被引量:1
3
张杰,梁若雯.
高校学生闲暇体育现状及实施闲暇体育教育的价值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53-55.
被引量:6
4
张祝平.
中学生余暇体育开展现状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6):72-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梁军,常金栋.
广东省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23-25.
被引量:4
2
洪庆林,宋晓俊,陈鹏生.
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151-153.
3
田海滨.
甘肃联合大学学生闲暇体育现状分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09-111.
4
叶向真.
关于广州市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60-62.
被引量:1
5
唐晓彤,梁若雯.
论规范休闲基础上的高校休闲体育教育[J]
.浙江体育科学,2011,33(2):88-91.
被引量:6
6
骆楚楚,周丽君.
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休闲教育的理论探索[J]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3):59-62.
7
杨婷婷.
浅谈校园闲暇体育[J]
.商情,2015,0(8):217-217.
8
陈锭华.
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5,7(10):11-13.
9
赵林.
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及对策[J]
.才智,2011,0(2):280-281.
被引量:1
10
靳晶.
关于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开展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0(5):49-50.
被引量:1
1
王建民,洪锡钧.
体育课考核与余暇体育的紧密结合[J]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z1):175-176.
2
屠丽芳.
苏州市普通大学生闲暇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114-116.
3
赵鹏.
开展闲暇体育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J]
.科技信息,2012(4):292-292.
4
孔涛.
关于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行为和心理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159-160.
被引量:4
5
奚启云.
学生余暇时间体育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17):61-61.
6
李昊.
对闲暇体育教育及其价值的研究[J]
.现代营销(下),2011(6):164-164.
7
高泳.
学校体育应关注“余暇体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16(4):107-108.
被引量:2
8
杨领航.
攀枝花学院教师余暇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6):88-91.
9
高炳贤.
云南省大学生余暇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5):65-66.
10
张虎祥,杨建文.
兰州市高校教师余暇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0):115-117.
被引量:2
体育文化导刊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