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真族文学研究百年掠影
被引量:
3
A Survey of Literary Research on N(u)zhen Ethnic Group in 20th Centu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的女真族文学研究主要由民间文学研究、文人创作研究和综合研究三大领域组成,无论在文学文献学研究还是在文学阐释学研究方面都取得显著的进展。学人们涉足各个领域,创树颇为可观。后20多年间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开始向宏观、文化、美学的研究层次迈进。女真文学研究中的许多课题仍有待深化,研究的涵盖面也需进一步拓宽。
作者
刘达科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民间文学研究
文人创作
文学阐释
文献学研究
综合研究
美学
女真族
宏观
深化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3
1
金启孮.
论金代的女真文学[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6(4):4-18.
被引量:9
2
汪玢玲.
女真英雄传奇的历史价值[J]
.民族文学研究,1988,6(2):16-21.
被引量:2
3
彭勃.
口头作品中的汗王形象与满族民间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1983(1):142-146.
被引量:2
4
李晓东.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概述[J]
.民族文学研究,1990,8(1):64-68.
被引量:2
5
金启凉.《大金得胜陀颂八百年祭—兼纪念女真文专家金光平》[J].白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6,(1).
6
张晶.
金代文化变异与女真诗人风格[J]
.民族文学研究,1998,16(2):37-42.
被引量:2
7
《论金代女真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兼议女真人的诗歌创作》[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8,(4).
8
门岿.
论元代女真族和契丹族诗人及其诗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6(4):7-11.
被引量:5
9
况周颐.《蕙风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21、6、121页.
10
张晶.
金代女真词人创作的文化品格[J]
.民族文学研究,1989,7(3):54-5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周延良.
金代词史格位的文化基源[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1):47-51.
被引量:1
2
周惠泉.
元明时期金代文学研究论略[J]
.晋阳学刊,1992(1):86-94.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1
1
罗斯宁.
元散曲对元杂剧的桥梁作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4):40-45.
被引量:3
2
王菊艳.
女真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简析女真族作家的元曲作品[J]
.社会科学战线,1995(4):138-143.
被引量:3
3
李艺.
谈金代词人的群体划分[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6):12-16.
被引量:3
4
程亚林.
龚自珍、魏源两家诗学辨[J]
.文艺理论研究,2001(1):84-89.
被引量:1
5
赵维江.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辽金文学研究[J]
.学术研究,2005(3):135-137.
被引量:2
6
张世斌.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研究[J]
.江淮论坛,2005(2):171-173.
被引量:1
7
岑玲.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击及融合中的元诗[J]
.肇庆学院学报,2006,27(3):1-5.
被引量:1
8
王广超.
论元代前期词[J]
.学海,2006(5):155-160.
被引量:1
9
王昊.
“词曲递变”初探——兼析“唐曲暗线说”和“唐宋词乐主体说”[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9(3):117-125.
被引量:4
10
王昊.
“词曲递变”初探——兼析“唐曲暗线说”和“唐宋词乐主体说”[J]
.中国韵文学刊,2009,23(2):80-86.
同被引文献
22
1
石光伟.
满族萨满歌舞的根基与传承说[J]
.满族研究,1992(3):44-48.
被引量:1
2
王菊艳.
女真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简析女真族作家的元曲作品[J]
.社会科学战线,1995(4):138-143.
被引量:3
3
李扬.
论满族神话的萨满传承[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1-85.
被引量:1
4
何光岳.
肃慎族的起源与北迁[J]
.黑河学刊,1991(2):97-102.
被引量:7
5
哈斯巴特尔.
试析肃慎、挹娄、女真的族称关系[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3):111-116.
被引量:11
6
李德山.
黑水靺鞨史论[J]
.史学月刊,2006(5):45-48.
被引量:7
7
戴光宇.
满族及其先世的语言文字[J]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46-48.
被引量:1
8
黄德烈.
谈满族服饰之演变[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12):56-58.
被引量:6
9
王乐文.
挹娄、勿吉、靺鞨三族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
.民族研究,2009(4):70-77.
被引量:11
10
郭孟秀.
试论满族文化的生成[J]
.满语研究,2009(2):104-10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于春雨,乔瑞雪,杨铭铎.
黑龙江省女真族系旅游文化圈构建研究[J]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2(6):4-7.
被引量:1
2
李函阳.
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0(6):175-177.
3
孔远征.
金代女真皇族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果[J]
.南风,2016,0(35):22-2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韩新君,韩雄飞,于春雨.
开发肃慎族系文化资源带动地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10):92-96.
1
吕峥.
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J]
.国家人文历史,2011(10):68-69.
2
杜明业.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叙事统一——詹姆逊对《吉姆爷》的解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71-74.
3
顾建光.
“开拓美学新视野”——《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译后[J]
.博览群书,1997,0(8):44-45.
4
孙玲玲.
论杨自俭翻译和重译《印度之行》时的视域融合[J]
.文学教育,2016(23):184-185.
5
李红梅.
文学阐释学管窥[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8(4):48-51.
6
袁小伦.
叶剑英谈鲁迅[J]
.红广角,2012(7):13-16.
7
王向远.
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比较文学,2000(4):46-56.
被引量:12
8
库玛.昆达尔,黄原.
印度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J]
.民俗研究,1988(2):95-96.
9
张博实.
“关系与结构”:南帆的文学“阐释学”[J]
.文艺评论,2014(3):20-25.
10
劳承万.
当前文艺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学术月刊,2002,34(4):29-36.
被引量:3
民族文学研究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