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融通的电影学派管窥——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风格与意境创造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侯孝贤的影片 ,融通中外文化 ,以特有的风情格调与美学特征自成一家。在长镜头纪实性镜头的简略勾画中 ,着力营构银幕视象独特的艺术意境 :其一是得意忘象 ,以景结情 ,获取对宇宙人生的深刻领悟 ;其二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追求朴素而深邃的真实美学境界 ;其三是隐秀远近 ,浑然交融 ,在客观视角效果下 ,涌动着情的热流。
作者
袁玉琴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系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4期62-66,共5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关键词
侯孝贤
长镜头
意境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1
1
燕俊.
重读《海上花》[J]
.电影评介,2006(9):56-57.
被引量:2
2
万传法.
在思想、心灵的深处 谈侯孝贤及其影片[J]
.当代电影,1998(2):81-84.
被引量:5
3
胡美玲.
浮世的悲欢——解读张爱玲《海上花开海上花落》[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4):51-51.
被引量:1
4
高远.
《千禧曼波》:变与不变的侯孝贤[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4):95-97.
被引量:2
5
赵轶峰.
晚明士子和妓女的交往与儒家传统[J]
.中国史研究,2001(4):143-156.
被引量:12
6
李·埃利克森,董晗.
为生活在现今做准备——侯孝贤访谈[J]
.世界电影,2005(1):122-135.
被引量:12
7
白娟娟.
东方情趣与乡土诗意的双重建构——论侯孝贤电影的人文化风格[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3):52-55.
被引量:8
8
倪震.
侯孝贤电影的亚洲意义[J]
.当代电影,2006(5):57-62.
被引量:12
9
李相.
儒梦人生——侯孝贤电影的作者特质[J]
.当代电影,2006(5):63-71.
被引量:15
10
阿城.阿城说侯孝贤[J].今天,1992(02).
引证文献
7
1
张英.
变化的人心和不变的沧桑——侯孝贤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8):127-128.
2
彭婷婷.
淡极使之花更艳——试论《恋恋风尘》中音乐的参与叙事[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5):78-80.
3
李劼刚.
论侯孝贤电影的艺术品格[J]
.电影文学,2014(5):50-51.
被引量:1
4
唐映雪.
“时间—影像”视域中侯孝贤电影的日常性[J]
.东南传播,2020(6):47-49.
5
李晓涵.
浅谈《海上花》封闭空间内的古典美学[J]
.长安学刊,2021,12(5):49-52.
6
薛成.
侯孝贤电影艺术综观[J]
.开封大学学报,2022,36(1):68-72.
被引量:1
7
葛春颖.
侯孝贤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J]
.青年文学家,2013,0(4X):232-23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杨艳秋.
《刺客聂隐娘》的纠葛与空灵美学[J]
.电影文学,2016(4):115-117.
被引量:3
2
朗朗,李雪.
《刺客聂隐娘》电影镜头语言中的价值传播[J]
.电影文学,2016(9):133-135.
3
吕新阳.
《刺客聂隐娘》票房失利归因[J]
.电影文学,2016(17):47-49.
被引量:1
4
聂茂,韩旭.
世界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艺术境界[J]
.艺术百家,2017,33(5):128-134.
被引量:1
5
李鹏.
时空之美:侯孝贤与大岛渚电影艺术创作探讨[J]
.戏剧之家,2024(3):169-171.
1
孙郁.
老舍:死去的与再生的[J]
.北京纪事,2004(2):20-21.
2
张华.
“诗佛”王维诗歌中的老庄思想探微[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3):55-57.
被引量:4
3
梁杰.
从王弼“言意之辩”看“得意忘言”与“得意忘象”[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4):23-23.
4
何春环.
叶嘉莹先生诗词学中的“兴发感动”说[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2):67-72.
被引量:7
5
王建英.
邓以蜇的心画理论与克罗齐的表现说[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5):20-22.
6
吕钦文.
视象心曲[J]
.作家,2004,0(1):100-101.
7
神境子民組歌十二 餘音[J]
.中华儿女,2004,0(4):47-47.
8
陈秀香,李莉.
儒道思想中“水”文化的透视[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4):37-38.
9
酒香旧金山[J]
.户外装备,2013(4):56-58.
10
胡娟娟.
永恒的光——析《到灯塔去》的象征意象[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38-39.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