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言说在中国——19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话题的扫描与透视
被引量:3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4期4-13,共10页
参考文献15
-
1孙斌.现代性:并非现在的游戏[J].社会科学辑刊,1999(4):155-156. 被引量:1
-
2刘景荣.空谷足音 振聋发聩──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评介[J].文艺争鸣,1999(2):76-77. 被引量:1
-
3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争鸣,1998(6):6-21. 被引量:137
-
4刘军宁.全球化与民主政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3):25-26. 被引量:11
-
5孙玉石.对中国传统诗现代性的呼唤──废名关于新诗本质及其与传统关系的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0(2):3-12. 被引量:20
-
6程志民.作为现代性终结和后现代性开端的存在哲学——一种视觉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2):49-54. 被引量:1
-
7王富仁.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上)[J].天津社会科学,1996(4):66-75. 被引量:37
-
8张辉.现代性话语与审美话语──从一个侧面解读哈贝马斯[J].外国文学评论,1996(1):14-22. 被引量:2
-
9金耀基.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1):27-34. 被引量:86
-
10高远东.未完成的现代性(下)─—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J].鲁迅研究月刊,1995(8):10-1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498
-
1邵海伦.文化危急时刻的侦探形象再造——以晚清小说中的“福尔摩斯”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35-48.
-
2李星.从文化维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批判性与超越性[J].前沿,2023(1):23-31. 被引量:1
-
3梁玉水.“文化中国”命题小议[J].华夏文化论坛,2020(2):149-156. 被引量:2
-
4姜肖.启蒙的分化:文学批评“后现代性”话语及其异质形态[J].文艺争鸣,2022(9):34-40.
-
5冯强.当代性与新诗主体的经验问题[J].文化与诗学,2019,0(1):128-150. 被引量:1
-
6邓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代性及其特色——以赵炎秋教授的研究为中心[J].文艺论坛,2024(2):28-32.
-
7王洪喆,孔煜也.“潮汐车道”:冷战、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发展研究的第三世界源流[J].开放时代,2023(4):61-78. 被引量:5
-
8范丽珠,陈纳.论政治伦理与信仰教化的耦合关系——中华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理论建构之刍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5):54-63. 被引量:5
-
9杨华.“后学”留痕: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实践及影响[J].东岳论丛,2021(1):65-74. 被引量:2
-
10桂万保.论《呐喊》《彷徨》中的现代性追求及其当下观照[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z1):14-18.
同被引文献55
-
1张江.再论强制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21(2):4-23. 被引量:103
-
2南帆.抽离了社会历史范畴的π还有效吗——与张江教授对话[J].探索与争鸣,2020,0(1):104-110. 被引量:12
-
3敬文东.何为全球化?何为地方性?——以吉狄马加的《迟到的挽歌》为中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1):18-26. 被引量:1
-
4张光芒.疫情文学的资源与后疫情时代的文学转向[J].网络文学评论,2020(1):26-30. 被引量:6
-
5丁帆.“当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视域下的文学批评与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21(1):4-13. 被引量:5
-
6梅泰.卡利内斯库.两种现代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50-52. 被引量:16
-
7张法.现代性与全球文化四方面[J].文艺研究,1999(5):19-23. 被引量:13
-
8徐亮.当代文艺学中“理性-非理性”问题的讨论及概念清理[J].文艺理论研究,1999(2):19-28. 被引量:5
-
9吴晓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1999(1):12-20. 被引量:35
-
10王一川.现代性文学:中国文学的新传统——兼谈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1998(2):96-105. 被引量:50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陈明丽.抵抗、从属抑或共生——五旬节-灵恩运动与现代性关系的再思考[J].基督教文化学刊,2022(2):227-250.
-
2孙育玮.关于“中国法的现代性”问题探讨[J].政治与法律,2008(6):52-58. 被引量:4
-
3刘琴.思的转换与诗的错位——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种言说[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44-47.
-
4李怡.西方还是本土:中国诗学研究的世纪性命题——从谭桂林《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谈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4):96-98.
-
5杨华丽.“走向全国”与地域文学的文化身份——以重庆文学为例[J].当代文坛,2010(6):39-41.
-
6张武军.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1):158-163. 被引量:4
-
7颜同林.新文学传统的面具:从革命论到后现代性[J].晋阳学刊,2016(4):20-26.
-
8王海军.汉语新文学的世界文学品格[J].华文文学,2017,0(6):72-76. 被引量:1
-
9王海军,袁培育.从白先勇文学看“汉语新文学”的世界性品格--以《永远的尹雪艳》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6):7-13.
-
10高唐浩怡.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批判思想研究[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2):92-94.
-
1杨春时.“文学现代性”讨论没有意义吗?——对《现代性言说在中国》的质疑[J].文艺争鸣,2001(2):74-76. 被引量:1
-
2王光林.认同,错位与超越——兼论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1):166-186. 被引量:2
-
3吴丽.浅析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新写实小说的影响[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7):29-29.
-
4张成凤.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影响[J].作家,2015,0(12X):204-205.
-
5赵松.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当代欧美文学作品修辞手法影响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3):192-192. 被引量:4
-
6陈静.“欧化”与鲁迅白话文小说的现代性言说[J].作家,2015,0(4X):37-38. 被引量:1
-
7卢铁澎.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误读和挪用[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12-19. 被引量:2
-
8陈绪石.《白夜》,《废都》的延续与变异[J].九江师专学报,1998,17(1):67-71.
-
9梁旭东.当代文化境遇中的网络文学——论网络文学兴起、现状与审美走向[J].远程教育杂志,2006,24(2):75-78. 被引量:1
-
10郑小驴.作家的力量[J].湖南文学,2011,0(1X):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