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合作经济机制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出处
《中国合作经济》
2005年第2期53-54,共2页
China Co-Operation Economy
二级参考文献9
-
1周绍忠,吴永龄,王忠友,杨跃.湖北省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剖析——中等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之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6):131-135. 被引量:12
-
2周登蒿,李林,陆作生,董翠香,盛小明.体育教学入文性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2,22(5):10-13. 被引量:121
-
3王占春 耿培新.体育与健康,2000,(12).
-
4邱茂清.注意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J/OL].湖南全民健身学术论文集,长沙:湖南体育网.
-
5叶上雄.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0(2):8-11. 被引量:99
-
6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21(5):28-28. 被引量:86
-
7姜艺,王丽娟,马玉成,孙建翠,胡鸣.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01(3):21-22. 被引量:47
-
8夏成前.从不同社会人群对体育教师社会角色的理解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44-46. 被引量:14
-
9徐荆,姜伯乐.在职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及能力现状的调查[J].体育科研,2003,24(1):61-63. 被引量:9
共引文献55
-
1陈俊.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重构[J].大众科技,2004,6(4):27-28. 被引量:6
-
2周凤施.从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快乐的角度论快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3):91-92. 被引量:1
-
3裴天开.无线胶黏订质量控制初探[J].印刷技术,2005(10):66-67.
-
4黄勇.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主体性问题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4):55-56.
-
5刘勇,周健生.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体育美学[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1):53-54.
-
6刘勇,周远成,周健生.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与师生关系互动发展[J].教育探索,2006(1):23-24. 被引量:3
-
7熊少波,李泽群.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多角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72-74.
-
8郑柏武.《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变化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3):117-120. 被引量:5
-
9薛文标.新世纪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5):50-52. 被引量:15
-
10霍军.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反思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723-72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63
-
1童俭.创造富裕文明新农村[J].当代贵州,2005(4):13-14. 被引量:1
-
2陈璧显,何正明.农民就业: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主线——对无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04(9):37-40. 被引量:1
-
3陈良玉.印度农村信息化的实践及借鉴[J].世界农业,2004(10):36-39. 被引量:18
-
4陈岳峰.农产品进超市路在何方?[J].现代商贸工业,2004(11):36-37. 被引量:1
-
5彭金发.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5):64-66. 被引量:7
-
6李哲敏,潘月红.五国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与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6):39-43. 被引量:4
-
7肖新成.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 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J].甘肃农业,2005(1):21-21. 被引量:3
-
8赫连志巍,张岩.构建农村连锁业、电子商务和农产品销售的互动体系[J].技术经济,2004,23(12):30-32. 被引量:1
-
9刘鬯,张军连,吴文良.发达国家城郊生态村发展模式分析[J].生态经济,2005,21(2):43-46. 被引量:15
-
10王建强,孔丽萍.韩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5(2):33-3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4
-
1刘永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3-4. 被引量:10
-
2罗宏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创新财政政策[J].求索,2006(5):82-83. 被引量:4
-
3徐浩斌,周明.韩国新农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6,26(10):94-96. 被引量:3
-
4陈健,毛霞.国外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6(11):15-16. 被引量:6
-
5刘天祥.中韩农产品流通业态的比较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5):10-12. 被引量:2
-
6朱明芬.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调研世界,2006(12):29-31.
-
7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6-58. 被引量:3
-
8肖树忠.国外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未来与发展,2007,28(8):45-49. 被引量:3
-
9韦廷柒,孙德江.韩国新农村运动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J].探索,2007(5):152-154. 被引量:5
-
10安丰军.延边少数民族乡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3):56-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3
-
1葛孚桥.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问题及其启示——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调查”后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7(S1):35-39. 被引量:8
-
2高成全.国外农村工业化模式的探讨及其启示[J].四川建筑,2008,28(5):11-12.
-
3赵艳霞.农村土地流转与城乡统筹发展[J].农业考古,2009(3):280-282. 被引量:1
-
4褚秀彩,贾士义,张亚卿.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8):16-17.
-
5谭文高.果蔬商品化是农村致富之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1):17-18.
-
6张楚文.湖南省物流业发展阶段实证分析及协同发展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6):52-54. 被引量:2
-
7李亚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哲学思考[J].世纪桥,2007(2):27-28.
-
8龚蓉,谷洪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沈阳市于洪区大潘镇西古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治理规划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24-26. 被引量:1
-
9沈艳兵.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探究[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3-14. 被引量:16
-
10顾凤书.抓好农机安全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机化,2007(3):90-93.
-
1唐德祥.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实践与启示[J].思考与运用,2006(5):40-43. 被引量:1
-
2张雪.韩国新农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6(07S):195-195.
-
3唐德祥.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实践与启示[J].决策导刊,2006(9):21-22. 被引量:2
-
4徐香兰.韩国新农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8):33-33. 被引量:1
-
5周丹,陈志刚.中国汽车行业中企业竞争状况分析及其启示[J].现代商业,2007(07X):13-13.
-
6程丽香.农村合作基金会风险分析及其启示[J].理论学习月刊,1998(10):30-33.
-
7王金良.小米公司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及其启示[J].品牌,2015(10). 被引量:2
-
8林钢.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经验及启示[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47-50. 被引量:1
-
9胡国云.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启示[J].决策探索,2014(4):81-82. 被引量:1
-
10梁海云,干卫星,吕东梅.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石油公司上游投资比重分析及其启示[J].当代石油石化,2008,16(4):20-2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