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福建省酸雨变化趋势及成因
被引量:
26
An Analysis on the Changing Trend of Acid Rain and its Causes in Fujian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1996-2003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环境空气质量、致酸源、气象因素及外围区域的影响等诸方面探讨了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认为福建省酸雨形成不仅与局地源的影响有关,还与外来源有很大关系。
作者
赵卫红
机构地区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福建地理》
2004年第4期1-5,10,共6页
Fujian Geography
关键词
酸雨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
水监测
变化趋势
福建
气象因素
区域
成因
影响
特征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5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48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283
参考文献
3
1
赵卫红.
福建省酸雨控制区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J]
.福建环境,2002,19(2):11-13.
被引量:13
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0-50.
3
徐峻,王振奎.
闽南地区酸沉降来源特征的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6,9(5):26-2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徐峻,王振奎.
闽南地区酸沉降来源特征的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6,9(5):26-2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
1
邹燕,林长城,林祥明,刘增基.
福建省酸雨及其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J]
.台湾海峡,2004,23(3):280-287.
被引量:5
2
赵卫红,林秋平,林长城,肖辉,饶世琦.
福建省大气致酸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J]
.环境科学动态,2005(2):25-27.
被引量:3
3
肖健.
沿海区域酸雨监测点位的优化[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4):35-38.
被引量:1
4
瞿亦容,郦能惠,陈晖.
回填贝壳砂耐久性试验研究[J]
.海洋工程,2006,24(1):110-114.
被引量:2
5
屈玉,肖辉,王振会,刘新罡,林长城.
福建省硫沉降量变化的分析与比较[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2):185-193.
被引量:11
6
林长城,肖辉,赵卫红,王祖炉,陈胜伟.
福建高山、重点城市春季TSP对降水酸度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4):405-410.
被引量:12
7
汪建君,陈立奇,张远辉,杨绪林,孙霞,李伟,詹建琼,徐国杰.
2008年1次沙尘暴事件对厦门岛大气中SO_2等污染物含量的影响[J]
.台湾海峡,2010,29(3):297-303.
被引量:4
8
王日东,王杨.
大连市酸雨成因分析[J]
.硅谷,2010,3(23):169-169.
9
罗璇,李军,张鹏,朱兆洲,李勇.
中国雨水化学组成及其来源的研究进展[J]
.地球与环境,2013,41(5):566-574.
被引量:16
10
赵卫红.
福建省酸雨控制区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J]
.福建环境,2002,19(2):11-1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48
1
孙星,刘勤,王德建,张斌.
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土壤,2007,39(5):782-786.
被引量:151
2
吴德辉,李白良,林长城,蔡义勇,刘京雄,连东英.
闽西北邵武市酸雨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22(4):33-36.
被引量:6
3
HU Min ZHANG Jing WU Zhiju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d scavenging of particles in Beijing[J]
.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05,48(3):265-272.
被引量:17
4
何泽能,谭炳全,唐晓萍.
降水量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以重庆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1):92-96.
被引量:3
5
刘健.
江苏城市酸雨问题与对策[J]
.现代城市研究,1998,13(3):46-48.
被引量:6
6
谭志农,袁修彬.
咸宁市区酸雨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2):252-254.
被引量:3
7
张清海,龙章波,林绍霞,张珍明,林昌虎.
贵州名优茶产区土壤-茶叶中重金属污染及迁移[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1):85-88.
被引量:14
8
罗益华,励珍.
宁波市区近十年酸雨污染趋势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2):252-253.
被引量:13
9
李正东,陶金沙,李恋卿,潘根兴,刘晓雨,张旭辉,郑聚锋,郑金伟,王家芳,俞欣妍.
生物质炭复合肥对小麦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5,46(1):177-183.
被引量:25
10
熊小琴,胡魁德.
抚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
.江西水利科技,2004,30(2):105-11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6
1
闫百瑞,王永平.
酸雨的危害及其控制浅析[J]
.环境与发展,2011,23(3):74-76.
被引量:7
2
林长城,赵卫红,王祖炉,刘京雄,王新强.
福建省城市城区和郊区及高山酸雨观测的对比分析[J]
.广西气象,2005,26(A01):28-30.
3
赵卫红.
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9):41-43.
被引量:25
4
赵卫红.
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3):48-51.
被引量:4
5
林长城,蔡义勇,赵卫红,王祖炉,刘京雄,王新强.
福建省沿海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观测的对比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5):542-548.
被引量:6
6
赵卫红.
福建致酸污染物减排效果分析及控制目标[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2(1):31-33.
被引量:1
7
张苗云,王世杰,张迎,邱勇俊,杜东方,王娟.
金华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86-92.
被引量:38
8
邓伟,刘荣花,熊杰伟,陈海波,田宏伟,杜子璇.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1):82-87.
被引量:59
9
龙威,徐文媛,刘强,孔祥阳.
华南城市群酸雨的现状对比分析[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7(2):8-10.
被引量:1
10
徐秋华.
福清市酸雨污染现状与成因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6):204-20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83
1
陈心怡,吕镔.
中亚热带山地垂直地带性土壤常量地化元素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以福建南平茫荡山为例[J]
.热带地貌,2021(1):9-17.
被引量:1
2
李樋,李紫烨,刘洪,李佑国,李随民,欧阳渊,张腾蛟,张景华,黄勇.
西昌普诗碎屑岩地区紫色土剖面重金属迁移富集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
.矿物学报,2023,43(1):125-136.
被引量:4
3
丁铖,于兴娜,侯思宇.
西安市大气降水污染和沉降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2020,41(2):647-655.
被引量:25
4
张清华,黎永珊,于奭,罗专溪.
桂林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J]
.环境化学,2020,39(1):229-239.
被引量:27
5
叶宏萌,甘娟,李国平,胡家朋,苏丽鳗,伍进平,王胜艳.
武夷山国家公园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福建农业学报,2022,37(10):1362-1370.
6
黎力菊,唐湘玲,李子威.
广西典型不同地质背景区水库水化学特征对比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2022,41(S01):83-89.
被引量:1
7
石敏,张青新,于宁,陈宗娇.
基于气流轨迹大气输送对大连市酸雨形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2):236-241.
被引量:11
8
陈宗娇.
大连市与抚顺市降水分段监测与成因对比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S2):270-274.
被引量:2
9
毛妮妮,姜卫兵.
酸雨对彩叶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52-55.
被引量:3
10
刘新春,何清,艾力.买买提明,梁云,南庆红.
乌鲁木齐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J]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5):10-14.
被引量:9
1
郑碧兰.
武夷山市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4):5-6.
被引量:1
2
陆杰.
宁德市中心城区酸雨变化趋势及成因浅析[J]
.海峡科学,2016,0(11):11-12.
被引量:1
3
赵卫红.
福建省酸雨控制区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J]
.福建环境,2002,19(2):11-13.
被引量:13
4
王永.
新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6):139-139.
5
董蕙青,黄海洪,高安宁,陈见,罗桂湘,郑凤琴.
影响广西酸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
.气象,2005,31(10):51-55.
被引量:33
6
王彩云.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
.海峡科学,2007(6):145-147.
7
梁瑞英,黄小兰.
韶关市区地表水源地水质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0):38-39.
被引量:5
8
陈科.
鹤地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与防治对策[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3):214-216.
被引量:16
9
吴建明,邹海波,贺志明.
江西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2):45-50.
被引量:22
10
科迷信箱[J]
.我们爱科学,2016,0(23):29-29.
福建地理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