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二级参考文献1
-
1陈祖椝,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农业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28
-
1黄纯艳.北宋“三说法”辨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4):26-33. 被引量:1
-
2孙洪升.论唐宋时期的茶商资本[J].农业考古,2004(4):184-192. 被引量:2
-
3黄纯艳.论宋代茶利的几个问题[J].中国史研究,2002(4):83-100. 被引量:3
-
4吴锡标.试论宋代商人的经营之道[J].浙江社会科学,2005(4):137-142. 被引量:2
-
5吴锡标,吴晓娟.略论宋代商人经营策略的转变[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5):75-77. 被引量:1
-
6李晓,孙尧奎.宋朝置场收购的法规与执行[J].文史哲,2006(3):125-131. 被引量:2
-
7孙洪升.论唐宋时期茶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J].思想战线,2006,32(5):128-134. 被引量:7
-
8陶德臣.宋代茶业生产经营中的包买商——兼与姚治中先生商榷[J].农业考古,2008(5):268-273. 被引量:4
-
9施由明.简论王安石茶税观[J].农业考古,2008(5):274-277.
-
10李连清.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2009(6):71-7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2
-
1陶德臣.中国古代的茶商和茶叶商帮[J].农业考古,1999(4):248-252. 被引量:9
-
2陶德臣.晋商与西北茶叶贸易[J].安徽史学,1997(3):40-44. 被引量:20
-
3吴仁安,唐力行.明清徽州茶商述论[J].安徽史学,1985(3):35-43. 被引量:12
-
4许正.安徽茶业史略[J].安徽史学,1960(3):1-16. 被引量:23
-
5林更生.福建建瓯摩崖碑碣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4(2):207-208. 被引量:2
-
6陈琪.徽州茶事古碑刻[J].农业考古,2004(2):209-211. 被引量:3
-
7权启爱.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茶叶市场——记浙江磐安“玉山古茶场”[J].中国茶叶,2005,27(3):38-40. 被引量:1
-
8汪从元.五里牌茶凉亭记[J].农业考古,2006(2):156-157. 被引量:3
-
9张俊华.张家口茶叶对外贸易.农业考古,1996,:269-269.
-
10陶德臣.从碑刻资料看武夷山茶叶生产情况[J].农业考古,2010(5):357-360. 被引量:3
-
1孙晓曼.清代闽籍茶商的经营理念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J].兰台世界(下旬),2014,0(5):40-41.
-
2舸东.增强搞好林权制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J].湖南林业,2007(5):6-6.
-
3洪学.警惕当前猪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特征[J].江西饲料,2006(5):38-38.
-
4洪学.警惕当前猪病发生发展的新特征[J].北方牧业,2006(20):14-14.
-
5丝燕.1993年斯里兰卡经济形势[J].南亚研究,1994(1):86-86.
-
6左宝.山西茶商[J].文史月刊,2003(11):29-30. 被引量:1
-
7李晓.论宋代的茶商和茶商资本[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2):66-78. 被引量:11
-
8画说《资本论》(18)总过程的各种形式《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篇[J].科技文萃,2005(8):90-93.
-
9退渔记[J].走近科学,2010(1):41-42.
-
10王坤.如何利用营林技术控制林木的病虫灾害[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6(3):00078-00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