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11,共2页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同被引文献36
-
1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1):73-75. 被引量:51
-
2朱光潜,张金言.思想就是使用语言[J].哲学研究,1989(1):27-33. 被引量:23
-
3曾洁.立足形式 有机统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2(12):11-12. 被引量:2
-
4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4):94-97. 被引量:7
-
5许丁铃.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1):30-33. 被引量:9
-
6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新探[J].学海,2006(1):131-136. 被引量:10
-
7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兼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J].人民教育,2006(5):24-29. 被引量:46
-
8李山林.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关系之探讨[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8):20-21. 被引量:2
-
9王尚文.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J].中学语文教学,2007(5):12-13. 被引量:6
-
10朱瑛,吴佳秋.关注言语形式,让工具与人文和谐相生.人教网2007.10.
引证文献10
-
1许丁铃.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1):30-33. 被引量:9
-
2卞晓妍.语文课程的开放与泛化[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11):11-11.
-
3欧阳芬,杨丽华.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兼与王尚文先生商榷[J].中学语文教学,2008(4):17-20. 被引量:2
-
4冯美娣,胡丽芳,黄木长.高职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6):13-15. 被引量:1
-
5俞婕.多角度品味言语形式的魅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4):92-93.
-
6张秋玲,张华杰.语文教学内容的四种形态[J].语文建设,2012(7):29-32. 被引量:4
-
7韦芳苑,唐子江.基于人文精神的语文教材处理策略探微[J].教育观察,2013,2(31):9-13.
-
8修雪楠.试论言语教学的实践性[J].课外语文(下),2017,0(7):43-43.
-
9尹杰.增减变换总关情——言语形式变形在《俗世奇人 泥人张》教学中的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0(9):152-155.
-
10郑文英.比较,让言语学习真实发生[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4):150-153.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张鑫.小学语文科学文艺作品的教学建议[J].汉字文化,2024(3):162-164.
-
2陈涛,尹静.语言还是言语——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分析[J].教育学报,2009,5(4):53-57. 被引量:6
-
3韦芳苑,唐子江.基于人文精神的语文教材处理策略探微[J].教育观察,2013,2(31):9-13.
-
4尹逊才,张彦儒.文言短文深挖作者是陷阱——《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J].语文建设,2015(2):30-33. 被引量:3
-
5赵德全,郑媛媛.汉语科技文体翻译的英化取向溯源[J].中国科技翻译,2015,28(4):54-57. 被引量:5
-
6张秋玲.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82-87. 被引量:14
-
7夏金兰.基于文学圈模式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探析[J].课外语文,2016,0(3):108-108.
-
8许强.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0(17):204-205.
-
9阎彩红.语段修辞与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6,0(7):123-123.
-
10李元元,张淑湘.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策略及意义探究[J].课外语文,2016,0(9):18-19.
-
1林冰虹.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4(3):43-45.
-
2伍宗文.从“意义的结合”看复音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S2):7-9. 被引量:1
-
3肖莉.浅析新词语中的新现象——以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的新词语为例[J].课外语文(下),2014(7):170-170.
-
4程磊.《春》的“十二种写法”[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8(10):47-47.
-
5吴国华,彭文钊.论语言世界图景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5-9. 被引量:32
-
6张海涛.“必须的”的形成机制与话语功能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3):55-61. 被引量:8
-
7徐忠颖.我国东北地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10X):5-5. 被引量:1
-
8宋小琴.关于不可译现象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1).
-
9李善邦.华裔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及其相关因素[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1-86. 被引量:4
-
10李宗晟.《说文解字》注文模式(二)[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