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煤炭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3,共2页
Coal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8
-
1武云亮.我国商业集群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4(1):146-148. 被引量:27
-
2符宁.商业企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0):54-55. 被引量:3
-
3卢心慧,杜伶.我国高新区如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0-21. 被引量:2
-
4朱英明,王昌佐.商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研究——以南京新街口商业集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4,23(7):11-13. 被引量:11
-
5张映红.现代商务中心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基于北京CBD的研究[J].经济纵横,2005(3):27-29. 被引量:12
-
6蒋三庚.论商业集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1-4. 被引量:56
-
7方向阳,陈忠暖.城市地铁站口零售商业集聚类型划分的探讨——以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4):525-527. 被引量:33
-
8唐建民.基于价值观的商业集群竞争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8):106-111. 被引量:15
-
9张弘.提高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区域竞争力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8(2):45-50. 被引量:7
-
10蒋三庚.香港中环CBD产业集聚原因及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8(3):45-4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6
-
1周雯雯,陈宇昕.影响CBD产业集聚的因素分析及其启示[J].企业导报,2010(1):140-140. 被引量:3
-
2刘石涵.从东西两市到CBD——基于商业集聚视角分析唐朝的坊市制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0):127-128. 被引量:1
-
3王海波.浅谈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0):171-172.
-
4杨玉凤.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和多Agent的CBD双层演化系统[J].科技信息,2013(16):56-56.
-
5李旭红,徐玉高.论现代服务业在CBD集聚发展的策略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3(12):7-8.
-
6杨玉凤.一种基于双层进化的现代城市CBD演化仿真模型[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3,19(6X):4098-4101.
-
1刘成刚.落后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4(12):75-75.
-
2胡彬.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7,25(3):91-93. 被引量:2
-
3王立杰,张秀倩.保定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2X):189-189. 被引量:6
-
4米新丽,李志博.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的思考[J].党史博采(下),2008(8):24-24. 被引量:1
-
5黄国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作用[J].发展研究,2005,22(3):31-33. 被引量:9
-
6新华.深圳企业发展有了新动力[J].企业文化,2006(1):12-12.
-
7李南玲,彭勇.4个90%深圳自主创新渐成气候[J].中国经济信息,2006(19):21-21. 被引量:2
-
8刘肇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城镇化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3):96-99. 被引量:12
-
9李青.全球化下的城市形态——世界城市的论说及现实涵义[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1):113-116. 被引量:2
-
10司徒微微.泰兴地产现商机[J].浙商,2012(22):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