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证治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药证治药动学的研究文献。认为实验研究中所选的脾虚动物模型与临床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该假设应通过大量的临床药动学研究来证实。
作者
赵子剑
刘敏
张恩户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证治药动学
综述
中药研究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2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11
1
任平,黄熙,张莉,王跃民,王骊丽.
麻醉犬心房内注射复方川芎汤后血清中川芎嗪药时曲线双峰与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关系[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7).
被引量:20
2
任平,黄熙.
新概念药物的源泉之一:方剂血清靶成分[J]
.中草药,2000,31(8):637-638.
被引量:23
3
文爱东,黄熙,蒋永培,梅其柄,赵磊,张莉.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瘀证对地高辛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7):631-634.
被引量:21
4
黄熙,任平.
论“脾”主药物动力学[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5-6.
被引量:22
5
任平,黄熙.
我们提出的方剂药动学假说(Ⅰ):内涵及其创新点[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5-6.
被引量:12
6
任平,黄熙,张莉,王骊丽,封吉化,周齐娜.
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胃肠动力的关系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4):47-50.
被引量:6
7
任平,黄熙,张莉,王骊丽,封吉化.
不同脾虚时期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及其机制的探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30-32.
被引量:11
8
杨玉兴,黄熙.
试论“证治药动学”假说的哲学思想[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2):78-80.
被引量:8
9
任平,黄熙,马援,文爱东,藏益民.
脾虚血淤大鼠肠道菌群和川芎嗪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初探[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2):40-42.
被引量:21
10
李芳芳,宋士军,秦同文,李建平.
脾虚大鼠磺胺嘧啶药代动力学初探[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6):325-32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2
1
黄熙,臧益民,夏天,任平.
试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6):43-44.
被引量:63
2
任平,黄熙,马援,文爱东,藏益民.
脾虚血淤大鼠肠道菌群和川芎嗪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初探[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2):40-42.
被引量:21
3
黄熙,臧益民,牛国保.
“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J]
.心功能杂志,1994,6(4):243-246.
被引量:8
4
杨丽莉,袁倚盛,佟永岭,郭长源.
冰片和川芎嗪血药浓度的GC-MSD测定法[J]
.药学学报,1994,29(9):697-701.
被引量:48
5
黄熙,任平,文爱东,夏天,臧益民,宋岭,牛国保,王跃民,蒋永培.
脾虚大鼠的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59-161.
被引量:43
6
黄熙,夏天,任平,马援,文爱东,蒋永培,宋岭,臧益民,牛国保,王跃民.
川芎伍用丹参煎剂对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5):288-291.
被引量:69
7
黄熙,文爱东,蒋永培,任平,臧益民.
RP-HPLC法测定川芎煎剂灌胃大鼠后血清中川芎嗪浓度[J]
.中药材,1995,18(6):303-305.
被引量:11
8
蔡伟,董善年,楼雅卿.
正常人口服磷酸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药学学报,1989,24(12):881-886.
被引量:43
9
文爱东,宋岭,黄熙,任平,蒋永培,臧益民.
阿魏酸在脾虚血瘀证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16(2):140-141.
被引量:16
10
黄熙,蒋永培,臧益民,牛国保.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5,26(10):546-549.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20
1
常露露,刘顶鼎,曾贵荣,王静茹,隋怡.
肠道微生物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4):560-565.
被引量:6
2
项琪,姚崇舜.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z2):717-719.
3
蒋学华,马国.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80-90.
被引量:3
4
蒋永培,文爱东,黄熙,臧益民,张雷华.
harmacokinetics of 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 inHealthy and Blood Stasis Dogs in vivo[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1996,2(2):132-134.
5
宋金春,王杨杨,杨鹤,胡传芹,曾俊芬,徐明霞,杨祥良.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古方生化汤中阿魏酸和川芎嗪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7):419-420.
被引量:20
6
宋雅丽,赵亚琼,李际春.
止血保胎饮保胎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J]
.四川中医,2004,22(7):64-67.
被引量:8
7
石茹,文爱东,赵磊,林琳,王萌,吴寅.
HPLC法测定肾脏移植患者血浆中霉酚酸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5):1416-1418.
被引量:13
8
沈群,罗佳波.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J]
.中成药,2004,26(8):665-666.
被引量:17
9
陈梁,郝建新.
健脾散对小鼠胃排空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84-685.
被引量:1
10
郭军,孟华,王骊丽,张莉,黄熙,徐睿.
速效救心丸中冰片血药浓度变化对心肌缺血患者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8):2387-238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32
1
秦彩玲,刘婷,张毅,谭余庆,霍海如,周敏,尉萍萍,姜廷良.
参麦注射液抗大鼠内毒素休克药效学和药动学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S1).
被引量:1
2
冯彬彬,张建海,徐晓玉,祝慧凤,陈红.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S1):77-79.
被引量:8
3
厉将斌,张壮,李曰庆,闫彦芳,王硕仁,赵树森,那彦群,郭应禄.
中药新药前列栓给药途径选择的药动学依据[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557-564.
被引量:7
4
李康清,张瑜.
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46-1747.
被引量:5
5
张红敏,谢春光,陈世伟.
含药血清体外药理试验的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8):741-745.
被引量:31
6
马丽杰,张述禹,荀雅书,乙兵,白翠莲.
清开灵注射液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药动学研究[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3):175-178.
被引量:15
7
邓新国,胡世兴,张清炯,杨锦南,林少春,吴珏珩,汤丽芬,钟国平.
盐酸川芎嗪经腹腔注射在兔眼视网膜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0):1115-1118.
被引量:10
8
周权,徐庆,寿军,曾苏.
植物药与西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884-887.
被引量:16
9
姜少灏,康丽娟,蒋晔,姚树坤,刘伟娜.
龙胆及其复方中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3):212-215.
被引量:20
10
唐静成,张锦楠,李亚伟.
五味子和甘草对大鼠肝药酶的诱导作用导致利多卡因药动学的改变[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1):43-43.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8
1
许向阳,王玮.
近年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J]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14(3):170-173.
被引量:1
2
朱伟,阮新民,吴焕林,陈可冀.
大黄酸在寒、热证人体内药动学过程比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630-632.
被引量:3
3
高海,李秀岚.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7,28(8):94-98.
被引量:7
4
冯彬彬,张建海,张继芬,陈刚,徐晓玉.
川芎嗪、阿魏酸及其配伍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7):900-903.
被引量:21
5
邓凯文,贺福元.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43-1648.
被引量:20
6
邓凯文,邓俊林,孙青辉,贺福元.
针刺大鼠心经神门与少海对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作用及成分代谢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957-3961.
被引量:5
7
蒋冰,王妙华,谌爱华,王韧,李文姣,陈思阳,邓凯文,贺福元.
针刺心经神门与少海对补阳还五汤谱动学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6):732-738.
被引量:2
8
孙佳彬,刘梦,陶晓倩,张强,雷静文,程岚,张纯刚.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11):70-7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余宗阳,杜建.
中药血清体外药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2):59-60.
2
张伟,丘泰球.
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复方川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11):183-188.
被引量:2
3
张元发,王勇强,董双林,盖春蕾.
大黄酸在刺参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2010,31(6):76-81.
被引量:4
4
张劲,陈卫东,吴勇,陈延杰,雷妮.
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对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促进作用[J]
.安徽医药,2011,15(1):7-10.
被引量:1
5
王小翠,杨洋,陈刚,邓礼娟,徐晓玉.
加味佛手散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及其机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3):350-354.
被引量:15
6
余宗阳,杜建.
中药血清体外药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福州总医院学报,2010,17(4):265-266.
7
廖晖,曹向红.
以血药浓度为监测依据探讨中西药物的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03-1405.
8
施翠英,邓放,任波.
应用HPLC法探究虎杖泻心汤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J]
.中国药房,2012,23(11):1010-1012.
被引量:3
9
冯彬彬,张建海,张继芬,陈刚,徐晓玉.
不同配伍对川芎嗪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11-1314.
被引量:14
10
黄勇,何峰,郑林,张治蓉,兰燕宇,王爱民,王永林.
UPLC-ESI-MS/MS法研究注射用复方荭草在大鼠体内的排泄[J]
.中成药,2012,34(5):879-883.
被引量:3
1
许长照,马永华,卞慧敏,张瑜瑶,朱宏,王耿.
脾虚小鼠模型及健脾中药治疗的形态药理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5):30-34.
被引量:9
2
贺燕,鲍书哲,徐惠波.
脾虚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病理改变[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1):55-57.
被引量:6
3
毕晶珠,蒋文跃,黄熙.
从遗传药理学的近期发展谈中药证治药动学前景[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9):709-711.
被引量:1
4
吉保民,刘士敬.
浅谈脾虚动物模型研究的不足[J]
.医学与哲学,1995,16(7):369-369.
被引量:3
5
雷芳,王琼.
扶正健脾方药对脾虚动物模型免疫作用机制研究[J]
.中医杂志,2009,50(S1):229-230.
被引量:2
6
李硕,张同园.
捏脊疗法对脾虚大鼠学习记忆及其皮层BDNF和GDNF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J]
.中医儿科杂志,2013,9(5):8-11.
被引量:7
7
刘劲,曲长江.
三种脾虚模型小鼠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比较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8-379.
被引量:22
8
郑小伟.
论脾虚动物模型的造型要求与思路[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9):3-4.
被引量:1
9
丁国栋,孙远岭,周纬,奚政君.
不同剂量运脾方对脾虚大鼠小肠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31-32.
被引量:9
10
陆佰荣,李林.
脾虚动物模型研制的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2):194-195.
被引量:11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