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
被引量:
17
A New Economic Mod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rcular Econ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以“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闭环反馈式运动为核心,遵循3R技术原则,通过3个层次的创新实践,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污染预防战略。分析了循环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作者
林帼秀
机构地区
广东省环境保护学校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系统工程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123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2
1
陈赛.
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控模式[J]
.环境保护,2003,31(1):10-12.
被引量:33
2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3-11-1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诸大建.
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
.科技导报,1998,16(9):39-42.
被引量:157
共引文献
105
1
王培君.
论循环经济立法的权义安排[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9):76-78.
2
高蔼珠,吕焰.
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3):13-14.
3
蔡文灿,蔡守秋,胡靓.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选择[J]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4):15-17.
被引量:7
4
蔡守秋,蔡文灿.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38-43.
被引量:37
5
王志宏,何志强.
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式探讨[J]
.资源科学,2005,27(1):26-31.
被引量:15
6
沈镭.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J]
.资源科学,2005,27(1):32-38.
被引量:68
7
董锁成,范振军.
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问题及其对策[J]
.资源科学,2005,27(1):39-45.
被引量:38
8
李敏.
论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8-32.
被引量:10
9
陈维健,向来生,马善泉,高飞.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80-83.
被引量:8
10
马晓国,李宗植,张玉春.
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J]
.生态经济,2004,20(12):59-61.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23
1
姜云,吴立新.
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矿业,2003,12(3):23-25.
被引量:28
2
宋才飞.
中国铝合金压铸与再生铝市场[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6):17-18.
被引量:1
3
李健,邱立成,安小会.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21-125.
被引量:65
4
李建兰.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6):62-65.
被引量:5
5
陈冰.
回收-再生模料(System Waxes)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国外精铸技术进展述评(1)[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25(1):47-49.
被引量:1
6
宋才飞.
中国铝压铸市场分析[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12):17-18.
被引量:2
7
刘耀彬,宋学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1):91-96.
被引量:172
8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被引量:793
9
王宁.
试析平衡计分卡之利与弊[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215-217.
被引量:9
10
沈镭.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J]
.资源科学,2005,27(1):32-38.
被引量:68
引证文献
17
1
曾梅芳.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2):28-31.
被引量:1
2
邓睿,邓家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06):90-91.
3
王俊,董安平,疏达,孙宝德,周尧和.
面向循环经济的铸造生产与技术[J]
.铸造,2005,54(12):1169-1174.
被引量:2
4
史晓燕.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48-54.
被引量:17
5
黄花.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5):42-44.
6
张平,朱淼.
基于AHP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选择[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60-61.
被引量:13
7
杨婵,欧阳金科.
发展循环经济 创建生态长沙[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33-36.
8
寇晓东,薛惠锋.
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4):52-55.
被引量:22
9
李德豪.
加拿大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策略及实践[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4):56-58.
被引量:3
10
赵伟,海热提·图尔逊,夏训峰,严弋.
虚拟生态工业园信息系统设计[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1):145-14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曾梅芳.
发展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东园家酒厂为例[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1):69-72.
被引量:1
2
王晓芳,宗刚.
Study on Evalu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Coordin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Economy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46-49.
被引量:4
3
卓德保.
钢铁企业生态质量的AHP模糊评价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1):52-59.
被引量:1
4
张命林,邓柏盛.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J]
.理论月刊,2007(9):150-152.
5
张静,卢剑,孟峤.
循环经济效率运行的实证分析和实施框架——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案例剖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5):42-47.
被引量:6
6
徐建中,马瑞先.
基于AHP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灰色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46-49.
被引量:11
7
薛伟贤,王强.
我国区域保险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5):92-95.
被引量:18
8
王丽珂,许洪春.
发达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107-110.
被引量:6
9
王莹.
借鉴环境审计制度设计理念推动水土保持法贯彻实施[J]
.中国水土保持,2008(7):32-33.
被引量:1
10
钱翌,王卉卉,赵荣敏.
青岛市循环经济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93-98.
被引量:8
1
张贺林.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推动清洁生产[J]
.中国ISO14000认证,2004(3):9-10.
2
方志.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8-338.
3
崔铁宁,刘双喜.
生态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趋势[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2(3):63-65.
被引量:8
4
褚兴飞,李海建.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探讨[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3(1):62-66.
5
炎焱.
共话“十三五”:绿色化背景下的循环经济——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J]
.资源再生,2015,0(11):64-67.
被引量:1
6
郑永彪.
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54.
被引量:3
7
郑可.
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环节[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44(2):4-5.
被引量:1
8
陈柳钦.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
.中国环保产业,2010(6):30-35.
被引量:1
9
H酸制造设备的污染预防战略[J]
.产业与环境,1996,18(1):50-53.
10
欧阳丽伟,何德文,柴立元,姜文英.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117-120.
被引量:25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