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97年以来,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实施着"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诚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维护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角度上来看,其运行的效果远未尽如人意。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作者
邵国华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有效性
分类号
F82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1
陈宇峰.
我国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J]
.银行与经济,2003(7):6-9.
被引量:3
2
许崇正.
论中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J]
.经济学动态,2003(11):29-32.
被引量:7
3
杨子强.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强化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J]
.中国金融,2003(1):30-31.
被引量:2
4
宋立.
对当前及今后货币政策和相关金融改革的思考[J]
.经济学动态,2003(9):10-15.
被引量:9
5
裴平,熊鹏.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
.经济研究,2003,38(8):21-27.
被引量:100
6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思路[J]
.经济学动态,2001(11):18-23.
被引量:36
7
杨小蛮,张松.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方式分析与政策建议[J]
.银行与经济,2003(12):7-1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1999,12.
2
戴根有.《对当前货币政策有关争论问题的看法》[N].《金融时报》,2002年7月10日.
3
夏斌.《必须重视贷款供给中的四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24日.
4
Ralph Chami, Thomas F.Comsimano, and Connel Fullenkamp: The Stock Marke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IMF Working Paper, WP/99/22.
5
Ben Benanke and Mark Gertler: 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Price Volatility, NBER Working Paper 7559.
6
Cassola Nuno, Claudio Morana: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 in the Euro Area, ECB Working Paper, 2002 (119).
7
托马斯,梅耶等.《货币、银行与经济》,上海三联书店,(1994中译本)1987年.
8
凯文,多德等(主编).《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中译本)1989年.
9
谢平,廖强.
西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理论述评[J]
.金融研究,1997(11):51-55.
被引量:19
10
贺力平.
货币政策新方向: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理论依据[J]
.经济研究,1998,33(2):25-30.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140
1
罗岚.
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12-315.
被引量:3
2
宿淑玲.
资本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3):35-38.
3
熊鹏.
银行体系“黑洞”与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新思考[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7-11.
4
韦志华,郭海.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J]
.金融发展评论,2013(1):99-105.
被引量:2
5
熊鹏,王飞.
1997年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症结探析——基于公开市场业务的理论视角[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2-16.
6
陈方.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J]
.企业技术开发,2004,23(9):50-52.
被引量:3
7
熊鹏,王飞.
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997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症结探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5):73-76.
8
熊鹏,王飞.
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997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症结探析[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6(4):31-36.
9
常玉春.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及其检验[J]
.世界经济文汇,2004(5):59-70.
被引量:10
10
解凤敏,刘传哲.
双重调控方式对近期中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干扰[J]
.经济体制改革,2004(2):64-6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1
1
许雄奇,张宗益.
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2002)[J]
.管理世界,2004,20(9):24-32.
被引量:42
2
崔建军.
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2):41-44.
被引量:4
3
谢爱辉,杨兰英.
对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3):74-77.
被引量:6
4
曹伟,林燕.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1984-2004年[J]
.金融与经济,2005(7):57-59.
被引量:16
5
崔竹.
论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出台及其配合[J]
.理论学刊,2005(8):23-25.
被引量:1
6
牛筱颖.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05,21(11X):74-77.
被引量:9
7
童颖.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分析[J]
.当代财经,2005(12):47-48.
被引量:9
8
张学功.
中国货币政策:稳定和相机抉择[J]
.经济师,2006(3):240-241.
被引量:1
9
袁晋华.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1996,13(2):31-35.
被引量:5
10
李琼,王志伟.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6):22-2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0
1
孟戈.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
.实事求是,2005(5):32-35.
被引量:1
2
李淑霞,洪雪飞.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J]
.学术交流,2006(7):106-109.
被引量:1
3
施芬.
论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和调控模式的选择[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25-26.
4
汤毅林.
我国利率政策的局限性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2):63-68.
被引量:7
5
姚孝勇.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J]
.商业时代,2009(12):75-76.
被引量:1
6
李文君,张岩贵.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6-61.
被引量:1
7
柳国华.
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滞后效应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64-65.
被引量:2
8
马佳懿.
我国货币政策狭义信贷传导渠道研究[J]
.世界经济情况,2013(1):24-33.
9
王伦强.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行为及规制[J]
.西南金融,2015(3):25-28.
10
胡水红.
浅析抑制通货膨胀中利率政策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J]
.经营管理者,2011(16):17-17.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曹志敏,邵青红.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23(S01):287-302.
被引量:1
2
周茂平.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探讨其有效性[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61-63.
被引量:2
3
袁志田,刘厚俊.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若干问题:一个文献述评[J]
.经济研究参考,2010(22):2-9.
被引量:1
4
丁岳维,王燕花,郝俏,何俐利.
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调整抑制通胀的机理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2):65-66.
被引量:2
5
贺欣,魏笑蕊,谭琳.
我国上调存贷基准利率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22-123.
6
龙岳华.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核心CPI关系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7):54-56.
7
杨春媛.
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
.当代经济,2012,29(1):66-69.
被引量:1
8
翟玉强.
中国大宗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对CPI的影响——以粮食、原油和钢材为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9):58-62.
被引量:3
9
刘柳.
基于计量模型的中国进口总额预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28(6):131-134.
被引量:1
10
关茜.
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分析[J]
.新经济,2015(5):44-45.
1
邵国华.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与改革[J]
.生产力研究,2005(9):94-96.
被引量:1
2
杨明.
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和开展新会计准则应用[J]
.经营管理者,2009(13):74-74.
3
张智佳.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相关问题研究——基于历史和现状的分析[J]
.企业导报,2013(6):14-14.
4
亓传峰.
基于中西亚区域提升人民币计价使用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3(1):33-33.
5
江玲玲.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
.大众商务,2010(12):39-39.
6
杨洁.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金融体制创新[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1):29-31.
被引量:4
7
葛兆强.
关于金融风险的理论解说[J]
.金融博览,1997,0(9):12-13.
8
邢天才.
我国发展衍生金融市场的几个问题[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1(2):46-48.
被引量:5
9
张岸薇.
从现实角度理解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现象[J]
.商场现代化,2012(31):187-187.
10
冯曙光.
设立民营银行的现实意义[J]
.时代金融,2014(3X):73-73.
被引量:1
理论探讨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