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霜痕”再睹“霜魂”——《多余的话》重读志感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8,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2
-
1参见王关兴《瞿秋白研究60年》,载《瞿秋白研究》第8辑,学林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
2参见温济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载199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
-
1李俊文.卢卡奇的思想生涯[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7(5):86-89.
-
2郭鹏.普列汉诺夫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9(6):239-239. 被引量:1
-
3李希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后记[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2):91-92.
-
4何梓焜.《维轩文集》三集自序[J].南国红豆,2012(5):36-38.
-
5程代熙.时代的宏声——读朱子奇同志《心灵的回声》有感[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2):68-70.
-
6曹中勋.海盗的后代[J].商周刊,2003,0(6):50-50.
-
7戚方.划时代的历史文献[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5):4-7.
-
8夏静.试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体系及其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2):52-54. 被引量:1
-
9赵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纯粹批判”还是“历史实践”?——从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说起[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5):29-31.
-
10王莉.狄慈根的科学社会主义内涵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290-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