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庄子《齐物论》的“以明”与“两行”思想
被引量:6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同被引文献47
-
1方铭.《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差别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3):99-105. 被引量:10
-
2曹础基.一个博大精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庄子学派哲学思想论辩[J].哲学研究,1980(8):44-50. 被引量:6
-
3韩强.试论庄子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范畴[J].哲学研究,1980(8):50-56. 被引量:4
-
4洪胜杓.敌对对立观向对待对立观转变的全人类呼唤——试析全球社会关系由混乱、崩溃向爱与和谐转变的途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5. 被引量:1
-
5左国毅.《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125-129. 被引量:4
-
6唐亦男.王夫之通解庄子“两行”说及其现代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6):9-13. 被引量:4
-
7严春友.“齐物论”是庄子的观点吗?——庄子《齐物论》新解[J].社会科学论坛,2005(2):51-61. 被引量:7
-
8陈少明.“齐物”三义——《庄子·齐物论》主题分析[J].中国哲学史,2001(4):40-46. 被引量:24
-
9梁徐宁.庄子的“物化”概念解析[J].中国哲学史,2001(4):47-51. 被引量:4
-
10栾栋.咸学的先声——兼论美学与丑学的合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39-4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6
-
1李炫知.庄子的平等思想对女性学走出现代困境的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126-130. 被引量:1
-
2黄忠晶.庄子的“彼此是非”不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说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5-27.
-
3黄忠晶.庄子的“彼此是非”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说的吗[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6-18.
-
4孙雪霞.“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对《庄子》狙公寓言的哲学解读[J].文学评论,2013(2):40-44.
-
5陈慧.章太炎的真俗转向与“国文”建构——兼论章太炎非“魏晋派”[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6):70-77.
-
6秦晓.论庄子的“两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界,2022(4):44-51.
-
1王富仁.庄子的平等观(下)——庄子《齐物论》的哲学阐释[J].社会科学战线,2009(7):124-147. 被引量:2
-
2王富仁.庄子的平等观(上)——庄子《齐物论》的哲学阐释[J].社会科学战线,2009(6):168-192. 被引量:2
-
3王茜.庄子《齐物论》析论[J].卷宗,2015,5(11):442-443.
-
4宫业胜.从庄子《齐物论》看辩证法和诡辩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3):13-14. 被引量:4
-
5李晓乒.梦的艺术家——谈庄子《齐物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3,0(26):42-42.
-
6郭兆旺.试析庄子《齐物论》的生死观[J].北方文学(下),2014,0(10):155-155.
-
7白延辉.自由的追寻——庄子《齐物论》赏析[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8):14-16. 被引量:1
-
8王天兵.“我们不知道”[J].读书,1995,0(3):40-42.
-
9闫超.“吾丧我”的心灵转化[J].青年与社会(下),2014(7):351-351.
-
10张卫红.试论庄子《齐物论》一文的内在线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117-1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