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曾经历思想论争、思想批判、思想解放等主要阶段、新近更有多种研究成果问世。然该课题的研究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 ,还较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史现象 ,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系统的把握。
作者
卢毅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0-153,157,共5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整理国故
少将
经历
学术史
阶段
研究述评
研究成果
课题
运动
现象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罗志田.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
.近代史研究,2000(6):56-106.
被引量:30
2
罗检秋.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J]
.教学与研究,2000(1):36-43.
被引量:5
3
洪峻峰.
胡适整理国故思想寻绎[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4):41-47.
被引量:2
4
魏绍馨.
“整理国故”的再评价[J]
.文学评论,1983(3):70-7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桑兵.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J]
.历史研究,1996(5):30-45.
被引量:44
2
耿云志.
胡适整理国故平议[J]
.历史研究,1992(2):150-162.
被引量:3
3
罗厚立.
历史记忆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J]
.读书,1999,0(5):37-45.
被引量:10
4
罗志田.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
.近代史研究,2000(3):59-94.
被引量:50
5
罗志田.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
.历史研究,2000(4):151-167.
被引量:66
6
严复.《与熊纯如书》.王栻编.《严复集》(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8页.
7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184页.
8
傅斯年.《<新潮>发刊旨趣书》[J].新潮,1919.
9
顾颉刚.《一九二六年始刊词》[J].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926,2(13).
10
傅斯年.《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第5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210页,第181页,第190页.
共引文献
35
1
高晓瑞.
五四时期师承关系与现代比较文学观的建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2):37-48.
2
徐霞翔.
五四时期恽代英的家庭观[J]
.中国纪念馆研究,2022(1):118-123.
3
沈卫威.
新时期胡适文学研究述评[J]
.文学评论,1991(1):85-95.
被引量:3
4
罗志田.
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J]
.历史研究,2001(3):9-28.
被引量:12
5
李隆国.
释《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J]
.北大史学,2004(10):135-151.
被引量:2
6
罗志田.
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J]
.近代史研究,2002(2):74-110.
被引量:8
7
罗志田.
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J]
.近代史研究,2001(4):86-144.
被引量:19
8
罗志田.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J]
.历史研究,2002(1):22-40.
被引量:91
9
刘黎红.
梁启超与民初学术科学化潮流[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6):103-108.
10
刘黎红.
“五四”时期两种整理国故活动的比较[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3):102-10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2
1
姚新勇.
鲁迅岂是专制主义的精神盟友——与朱学勤先生商榷[J]
.粤海风,2007(1):58-63.
被引量:5
2
徐希军.
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16-20.
被引量:1
3
胡文彬.
《胡适与红学》序[J]
.红楼梦学刊,2005(1):343-346.
被引量:2
4
易竹贤.
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J]
.江汉论坛,2005(3):108-111.
被引量:5
5
朱金发.
但开风气——论胡适的诗经研究[J]
.贵州文史丛刊,2005(2):20-25.
被引量:1
6
卢毅.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5-101.
被引量:6
7
王济民.
“五四”时期胡适的科学思想和文学批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82-90.
被引量:1
8
喻大华.
"文化激进"中的"保守"——胡适文化思想定位[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2):69-72.
被引量:3
9
胡尚元.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07-111.
被引量:7
10
吴家林.
李大钊与胡适之交游及其思想异同[J]
.新视野,2005(3):71-7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李明.
胡适思想2005年研究综述[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3):5-7.
2
姚新勇,贺仲明,宋剑华,周伦佑.
为启蒙之新文学、新文化传统一辩[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2-20.
1
吴二持.
论胡适对治学方法与材料的深刻认识[J]
.学术界,1997(2):48-51.
2
解晓勇.
从“三个30年”社会变革看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J]
.红旗文稿,2008(9):12-14.
3
张志梅.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论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5):24-26.
被引量:1
4
卢毅.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J]
.学海,2005(1):74-84.
被引量:1
5
袁英光.
“战国策派”反动史学观点批判——法西斯史学思想批判[J]
.历史研究,1959(1):1-16.
6
杨志和.
胡适一九二四年在辽宁的两次讲演[J]
.社会科学辑刊,1983(5):8-8.
7
范佳.
吴之英与晚清蜀学[J]
.蜀学,2012(1):169-175.
被引量:1
8
常海辽,李陽.
从历史上看中越关系[J]
.史学月刊,1960(3):27-30.
9
张建业.
孔丘反动文艺思想批判[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2):45-50.
10
华山.
張載思想批判[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S3):83-99.
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