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学通识课程内容组织的两种路径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课识课程内容的组织指的是如何去组织既定通识课程的内容。譬如,我们确定了“医学史”为通识课程,仅有其“名”是不行的,还应有其“实”。只有做到了“名副其实”,才算真正完成了课程内容的组织。本文拟结合案例对常用的大学通识课程内容的组织路径或方法作一探讨。课程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分为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作者 张寿松 徐辉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12期14-16,共3页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2002年9月修订版,第220页.
  • 2,[3]张光正、林治平、王惠芝论文:《以全人教育为本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落实实施--以中原大学为例说明之》,载刘国强、王启义、郑汉文主编:《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出版,1997年11月第1版,第239-240、248页.
  • 3尹建中:《通识教育在台湾的发展:兼论人类学课程所应扮演的角色》,载刘国强、王启义、郑汉文主编:《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出版,1997年11月第1版,第138、139页的有关论述;原文资料见Stanford University Bulletin Courses and Degrees,1983-1984 PP423-430.
  • 4沈铭贤.生命伦理学:科学与人文的携手[J].中国大学教学,2004(4):61-63. 被引量:2
  • 5胡俊弘、苏庆华、赖文福:《医学院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台北医学院为例》,载刘国强、王启义、郑汉文主编:《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出版,1997年11月第1版,第197-209页.
  • 6Stanford University Bulletin Courses and Degrees,1983-1984 PP423-430.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0

  • 1王胜利.论“全人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6):96-98. 被引量:4
  • 2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26-37. 被引量:148
  • 3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9):48-51. 被引量:61
  •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5):243-247. 被引量:580
  • 5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6[4][5]张光正,林治平,王惠芝.以全人教育为本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落实实施--以中原大学为例说明之[C].刘国强,王启义,郑汉文.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1997.231-236.236-237.247.251.
  • 7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8林治平.中原大学实施全人教育之理念与实践之研究[C]//林治平.全人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传播中心出版社,1996:351.
  • 9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73.
  • 10Ron Miller. Holism and Meaning[ C]//In Ron Miller. Caring for New Life: Essays on Holistic Education. Brandon, VT :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newal ,2000.

二级引证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