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支点——生态伦理中的自律与他律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生态伦理中自律与他律的探讨 ,笔者认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 ,即提高生态道德认识 ,培养生态道德情感 ,培育生态道德良心 ;建立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完善生态立法 ,才能有效地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
作者
肖毅
机构地区
长沙大学政法系
出处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生态伦理
自律
他律
和谐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2
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莫茜.
生态伦理:自律与他律[J]
.国外社会科学,2001(6):34-3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傅华.
论生态伦理的本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8):64-68.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
1
李上文.
对高校道德实践教育的探讨[J]
.孝感学院学报,2003,23(1):90-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张琼.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23-26.
被引量:14
2
万俊人.
“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6-8.
被引量:109
3
胡锦涛.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J]
.理论参考,2005(3):4-4.
被引量:32
4
肖勤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5(4):1-1.
被引量:6
5
李明华.
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2005(2):64-66.
被引量:8
6
姜永昌,陈金宏.
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我见[J]
.理论界,2006(7):167-168.
被引量:3
7
魏长领.
荣辱观与道德信仰[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6-7.
被引量:3
8
李承宗.
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9):8-10.
被引量:6
9
李承宗.
“生态人”价值观新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25-28.
被引量:8
10
李良美.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
.理论参考,2006(12):23-2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6
1
陈勇.
和谐社会的伦理意蕴[J]
.理论与现代化,2006(1):84-87.
被引量:2
2
王宏斌,黄海.
从道德发生机理的视角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支点[J]
.唐都学刊,2006,22(2):40-43.
被引量:3
3
向欣.
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86-87.
4
李承宗.
论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理论问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101-104.
被引量:13
5
任宽.
黔东傩文化的内核初探:天人关系中的和谐秩序[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131-131.
6
唐晓燕.
社会价值支持与生态道德观念的确立[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4):91-9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周庆华.
管理与伦理融合机制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5):162-164.
被引量:4
2
蔺海鲲.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革命[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3):23-26.
被引量:1
3
李承宗.
伦理学视野下的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5):125-128.
被引量:3
4
李承宗,张忠良,谢翠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152-155.
被引量:2
5
李承宗,张忠良,蓝甲云.
“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1):125-128.
6
陆佑楣,张志会.
“原生态”概念批判与动态和谐的工程生态观的构建[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1(4):346-353.
被引量:4
7
盛应文.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J]
.文教资料,2010(16):110-112.
被引量:2
8
钟贞山,詹世友.
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的新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考察[J]
.江西社会科学,2010(10):48-52.
被引量:11
9
常红玉.
论生态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3-4.
10
陈军,李京.
公民生态道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理分析[J]
.鄱阳湖学刊,2013(5):29-33.
被引量:2
1
叶国英.
环境保护的道德支点:“全面的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3):1-5.
2
张秋林.
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浅谈法律、道德和信仰的关系[J]
.中国天主教,2017,0(1):31-32.
被引量:1
3
郑也夫.
环保的困境:我们造不出坚硬的道德支点[J]
.绿叶,2010(4):40-43.
被引量:4
4
刘良荣.
论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支点[J]
.社会科学辑刊,2003(2):27-29.
5
邱悦颜.
论当代生态伦理构建的路径选择[J]
.湖南社会科学,2011(5):19-21.
被引量:2
6
万友根.
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伦理释读[J]
.求索,2006(1):165-167.
被引量:2
7
王力坤.
论青少年的启蒙道德哲学基础[J]
.金田,2011(10):327-327.
8
罗成翼.
论诚信伦理内涵、理论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
.船山学刊,2007(2):112-115.
被引量:2
9
周光迅,温馨.
论公民生态道德情感培养的路径选择[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4):18-22.
被引量:4
10
毛英琴.
道德与利益的一致性[J]
.网络财富,2010(22):251-251.
求索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