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符号分类概观与人类语言特征──兼谈语言个体发生对语言学习优生的启示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概括了语言的本质,也代表了语言的特点,从而给语言习得以及外语教学以启示。所谓语言本质,即指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一个人掌握了符号,也就知道了符号所代表的东西。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作者
李延福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7-62,43,共7页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关键词
人类语言
符号
语言本质
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
谓语
外语教学
启示
概括
特征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39
1
文旭.
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J]
.外语学刊,2000(2):71-74.
被引量:49
2
王铭玉.
符号学与语言学[J]
.外语研究,1999(2):6-8.
被引量:24
3
陈治安,文旭.
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综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11-14.
被引量:11
4
王铭玉.
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6):3-9.
被引量:35
5
束定芳.
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
.外语学刊,1996(2):35-39.
被引量:92
6
张光明.
关于中外符号学研究现状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5):1-5.
被引量:12
7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61
8
李先焜.
公孙龙《名实论》中的符号学理论[J]
.哲学研究,1993(6):62-69.
被引量:12
9
李廷揆.
略述罗朗·巴尔特的符号学[J]
.法国研究,1986(2):89-96.
被引量:11
10
高乐田.
《说文解字》中的符号学思想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2):56-6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于飞,张绍杰.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辨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33-138.
被引量:12
2
朱磊.
浅谈颜色符号的民族性与国际性[J]
.科技信息,2009(24).
被引量:1
3
王铭玉,宋尧.
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J]
.外国语,2003,26(1):13-21.
被引量:46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张淼,孙虎,张昊.
符号学视域下电商品牌视觉符号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研究,2022(1):309-324.
被引量:2
2
冯文杰.
以刑制罪的正当根据与司法适用——基于刑法处罚妥当化视角的分析[J]
.刑法论丛,2019,5(2):213-246.
被引量:1
3
孙晓鸣,袁航.
隐喻研究与言语表达[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43-44.
4
杨文全,方芳,周丽辉.
现代符号学理论对中国语言研究的影响[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152-156.
被引量:2
5
章礼霞.
语言符号性的双重意义[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19-123.
6
章礼霞.
辩证看待语言的符号性[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4):38-43.
被引量:3
7
肖英芳.
论索绪尔的知识结构和治学精神[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99-101.
8
王铭玉.
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J]
.外语学刊,2007(1):104-112.
被引量:8
9
韩晓方,温美昕.
符号学术语“sign”的汉译探讨[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4):157-160.
被引量:1
10
邓仲华,雷素君,陈远.
论符号学与情报学学科的渊源[J]
.图书情报知识,2009,26(2):79-83.
被引量:1
1
徐飞.
基于语言本质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反思[J]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54(1):67-70.
被引量:1
2
李莎.
日记评点 新老师[J]
.青少年日记,2004,0(21):48-49.
3
安兴福.
回归语言本质,助力高考改革[J]
.学周刊,2017(7):94-95.
4
汤瑜.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J]
.教育艺术,2008(4):58-59.
5
包小丽.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3):50-51.
被引量:4
6
潘莹.
从语言的本质看外语教学——谈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207-210.
被引量:3
7
侯贵敏.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J]
.新校园(上旬刊),2011(9):170-170.
8
顾玉珍.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的设计与分析[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0(9):264-264.
9
郑朝晖.
一堂沉静扎实的语文课[J]
.中学语文教学,2015,0(11):66-66.
10
王家军.
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策略[J]
.高中生学习(师者),2012(4):44-45.
山东外语教学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