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与灯的对话——反映论与物感说的比较
被引量:2
A Dialogue between A Mirror and A lamp -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y of Reflection and the Theory of Material Response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9,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同被引文献11
-
1王中原.抒情传统论的论题内涵、立论根据与理论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21(5):136-145. 被引量:3
-
2佟君.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浅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44-53. 被引量:9
-
3曹顺庆.“物感说”与“摹仿说”——中西美学思想研究札记[J].文艺研究,1983(4):74-79. 被引量:5
-
4吴晓玲.“诗可以怨”与“物哀”[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9):130-132. 被引量:1
-
5李健.钟嵘的感物美学[J].文学评论,2004(5):94-101. 被引量:7
-
6蔡青.从《源氏物语》看紫式部的“物哀”文学观[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
7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
8[日]今道有信,.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
9刘国贞.“情”与“物”的独立——“物感说”何以在魏晋成熟[J].兰州学刊,2011(4):20-23. 被引量:3
-
10姜文清.“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J].日本研究,1997(2):72-78. 被引量:27
-
1旷新年.回顾与反思:文艺反映论的潮起潮落[J].文艺争鸣,2013(10):64-77. 被引量:2
-
2叶良钧.关于文艺反映论的几点思考[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3(1):68-74.
-
3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陈涌的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165-167. 被引量:2
-
4吴亦文.重学文艺反映论问题札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1(4):20-23.
-
5张锡坤.气韵并非“传神”[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4):415-422. 被引量:2
-
6夏中义.反映论与“1985”方法论年——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为人物表[J].社会科学辑刊,2015(3):142-150. 被引量:13
-
7吕钦文.真实:文学艺术的当下缺失[J].文艺争鸣,2006(4):1-3.
-
8石一枫.《百年孤独》的镜与灯[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4):221-222.
-
9杨少波.镜与“灯”[J].人民文学,2001(3):114-117.
-
10李莉.民族方言,地域文化之镜与灯——以恩施州为中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2):85-8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