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之路——写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
被引量:13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46-48,52,共4页
同被引文献52
1 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78-178. 被引量:5
2 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3-7. 被引量:82
3 张振华,刘万民,夏凤琴.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5):118-120. 被引量:2
4 殷俊海.浅析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5-26. 被引量:3
5 王富平.地方高师院校办学范式的转换[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0):43-45. 被引量:1
6 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8]谢维和.论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03-02.
8 Haberman M, Corrigan D C. The Context of Teacher Education[A]. W R Houston.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Teacher Education[C]. Macmillan Publishing, 1990. 345--356.
9 Sulman L S. Knowledge &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 (57): 135-143.
10 石晓峰.特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3-3-7.
引证文献13
1 吴江,张秀阁.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3):78-80.
2 郑新莺.试论地方师范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 .文教资料,2008(31):155-156.
3 罗景泉,罗桂云.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文化的思考[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9-12.
4 孟君.试论教学设计过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242-244. 被引量:3
5 舒醒.论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8-12.
6 刘俊,郭宁.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93-96. 被引量:2
7 万明钢.师范院校的转型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索[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6):96-100. 被引量:19
8 殷俊海.浅析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5-26. 被引量:3
9 银建军,任初明.论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1):108-111. 被引量:1
10 陈实.借助“985工程”推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82-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7
1 马建富.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7):50-54. 被引量:2
2 郑新莺.试论地方师范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 .文教资料,2008(31):155-156.
3 王颖.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2):10-11.
4 段作章,谭兆敏.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构想[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6):106-110. 被引量:5
5 刘维哲,梁日忠.论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J]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2):88-90.
6 王强.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6):60-63. 被引量:12
7 张汉志.浅谈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趋势[J] .教育与职业,2006(18):57-58.
8 翁丽霞,洪明.师范大学教科院本科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7):115-118.
9 曲中林.实践性课堂:培养职前教师的实践“腹地”[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4):68-71. 被引量:2
10 郭警修.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政策变革与质量保证[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48-151. 被引量:4
1 张振朝,李淑坤.面对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2):61-63. 被引量:6
2 贾海玲.关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改革发展的方向[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22-23. 被引量:1
3 周丽华.试析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5):49-51. 被引量:1
4 刘杰.师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浅议[J] .红河学院学报,1997(3):40-42.
5 王宏,王绪林.二十一世纪的高师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12-114.
6 邱文萍.浅议高等师范教育的“三化”[J]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3):61-62.
7 徐文.关于亦进亦退的高等师范教育的沉思[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6):12-13.
8 李贤瑜.面向21世纪,努力办好我国高等师范教育[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3):42-45. 被引量:1
9 储培君,周川.中国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J] .江苏高教,1989(4):40-44.
10 刘合群.论跨世纪高师教育的个性特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4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