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参考文献16
1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中心站编.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00
2 王俊学,王国俊.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肝脏,2000,5(2):116-117. 被引量:225
3 梁萍,薄爱华,薛贵平,韩瑞,李海峰,许永利.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2):104-108. 被引量:57
4 杨文卓,曾民德,范竹萍,茅益民,宋育林,贾一韬,彭延申,朱红音,陆伦根,陈成伟.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193-196. 被引量:67
5 陆伦根,曾民德,茅益民,杨文卓,贾一韬,邱德凯,李继强.口服氧化苦参碱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血清生化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 .肝脏,2003,8(3):26-28. 被引量:4
6 Sale B,Matthes N,Knittel T,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 and tumor mecrosis factor a inhibit both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activated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s.Hepatology,1999,30: 761 ~ 769
7 宋健,王丽莉,朱樑,钟慧闽,姚萍.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其基因的影响[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97-697. 被引量:26
8 王俊学,蔡雄,王国俊.肝细胞凋亡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意义及治疗对策[J] .肝脏,2001,6(4):268-270. 被引量:5
9 施光峰,李谦,翁心华,邬祥惠.苦参素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3,6(3):132-134. 被引量:3
10 焦建中,葛勤利,陈官培,朱平,王秀丽,马军莉.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24(4):272-273.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68
1 王俊学,王国俊,蔡雄.氧化苦参碱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人L0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 .肝脏,2001,6(S1). 被引量:2
2 高春芳.肝贮脂细胞与肝纤维化[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10(3):125-128. 被引量:11
3 王会贤,章灵华,黄艺,钱玉昆.氧化苦参碱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1994,10(1):17-19. 被引量:28
4 高进,刘玉琴.转移性癌细胞的不同转移潜能亚群与细胞电泳速度,粘附,运动及侵袭性间相...[J] .中国肿瘤,1994,3(9):19-21. 被引量:5
5 陈福祥,刘晶星,陆德源.苦参总碱体外抗柯萨奇B病毒3型作用测定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9(2):115-118. 被引量:64
6 梁永钜,潘启超.吗特灵注射液对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J] .癌症,1995,14(6):411-414. 被引量:33
7 张俊平,胡振林,林文,钱定华.苦参碱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及其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6):513-514. 被引量:58
8 于世瀛,贲长恩,杨美娟,白锦雯,赵丽云.免疫性和化学性损伤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比较[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5,12(4):5-12. 被引量:60
9 张亚历,周杰,周殿元,吴保平.活性氧及抗癌药物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细胞骨架及癌细胞粘附量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5,11(6):629-632. 被引量:3
10 王秀坤,李家实,魏璐雪,闫玉凝,王瑞卿.白刺花生物碱的体外抑瘤作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2):59-60.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1044
1 张明发,沈雅琴.苦参碱抗人肝癌HepG2细胞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20,0(2):349-355. 被引量:11
2 陈娜.山豆根生物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现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1):668-668.
3 李欣.治疗恶性肿瘤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重要作用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6):659-659.
4 魏玉芳,武纪生,霍志刚.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4):467-468.
5 郭德森,戴春.苦参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_1、α-SMA合成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3):161-163. 被引量:1
6 姬宪立,姬瑞英,张佰健.阿德福韦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6,1(2):2-3. 被引量:4
7 赵宇亮,黎艳华,葛凤兰.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6,1(5):25-26. 被引量:1
8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传染病信息,2005,18(z1):1-12. 被引量:469
9 龚红卫,谭晓云,罗秀丽.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腔内化疗治疗癌性腹水45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08,27(26):65-66. 被引量:1
10 沈以红,朱见,李竞.植物生物碱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 .蚕学通讯,2008,28(1):25-3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12
1 高海丽,申保生,杨道坤.苦参素联合三甲益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144-145. 被引量:1
2 梁惕湖,卢罗生,陈达勇,谢仕斌.干扰素-γ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2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4,36(7):35-37. 被引量:7
3 文倩,孙立茹,张新华,阿克木江,夏晶.苦参素注射液联合α-1b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传染病信息,2004,17(3):121-122. 被引量:1
4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
,万谟彬.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25-428. 被引量:257
5 何巍,朱艳,何世荣,王百龄.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安徽医学,2004,25(6):482-483. 被引量:5
6 陈立艳,杨宝山,马英骥,毕蔓茹,高峰.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3):209-212. 被引量:39
7 谢鸿恩,李德昌,范红顺,沈莉华,凌应冰.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3A):663-664. 被引量:3
8 李旭.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113-116. 被引量:11
9 孟忠吉,陈悦,汤守兵,陈焰,柯昌征,李东,任泽久.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10-12. 被引量:5
10 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7-238. 被引量:347
引证文献18
1 周鹤勤,朱美宇,何学兰,王小玲.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J] .吉林中医药,2005,25(6):33-34. 被引量:4
2 陈黎,练组平,陆运鑫,秦冰.苦参碱对肝癌化疗乙肝病毒活动状态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16-218. 被引量:3
3 吴春晓,陈燕鸿,郑志雄.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567-1568. 被引量:18
4 崔国勇.甘利欣联合苦参素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5):301-302. 被引量:2
5 陈黎,练组平,秦冰.苦参碱治疗肝癌化疗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22(5):369-371. 被引量:1
6 孔庆辉,解乐业,张晓玲,陈健,李术惠,刘春芳,刘娟,张吉玲,王英淑,隋杨,谷静.利肝克纤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1):15-17. 被引量:2
7 王永强,罗小文,刘明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苦参素、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9):38-39. 被引量:3
8 孙永辉,张爱英,赵锦国,于志强.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51-852. 被引量:7
9 王希圣.苦参碱联合血塞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86-87. 被引量:1
10 张方宇,何松.乳糖脂修饰苦参碱脂质体的肝靶向性和体外抑瘤作用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6):747-75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65
1 张明发,沈雅琴.苦参碱抗人肝癌HepG2细胞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20,0(2):349-355. 被引量:11
2 张明发,沈雅琴.苦参碱抗肝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20,0(1):157-165. 被引量:17
3 张小玉,王雷,钟备,魏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与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784-2785. 被引量:9
4 王克勤.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概况[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7,29(1):35-39.
5 王丹,艾华.鳖甲煎丸化裁对肝癌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82-584. 被引量:16
6 刘东,蒋毅萍,程玉芳,徐江平,陈志良.甘草甜素与苦参碱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1982-1983. 被引量:5
7 江山,尤世刚,占国清,朱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05-3106. 被引量:11
8 赵端壁,刘婷,林潮双.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7-118. 被引量:14
9 王少丽,姚乃礼,吕文良,吴泰相.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2):102-119. 被引量:7
10 蔡建强,毕新宇,赵建军,李智宇,黄振,赵宏,赵平.解剖性分离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436-439. 被引量:7
1 李立.苦参素在防治器官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2012,27(6):550-552. 被引量:4
2 李建国,吴国萍,黄仁峰.参槐清肠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1):31-32.
3 周海林.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疗效观察[J] .九江医学,2003,18(4):212-212.
4 章开发.千槐椒痔疮液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痔疮疗效观察[J] .药物与人,2015,28(1):70-70. 被引量:1
5 孟庆玲,谭凤梅.苍蒺槐米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J] .河南中医,1997,17(4):247-247. 被引量:8
6 林明华,高艳华,姚海涛,王抒,卢凤美,赵晓莲,杨利敏.苦参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形态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5):22-23. 被引量:7
7 魏立民,张兴荣,马述春.生长抑素及氧化苦参碱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9):633-635. 被引量:9
8 侯伟,刘海燕,王爱荣.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6):587-589. 被引量:17
9 佘会元,邬祥惠,龚申杰,张觉民,冯正宗.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J]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9):436-438. 被引量:4
10 倪立耀,陈金香.服轻槐散引起亚急性重度铅中毒2例报告[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23(4):232-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