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
被引量:
30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of Medicinal Pl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作者
张卫明
顾龚平
史劲松
机构地区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出处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
初探
药用植物资源
资源保护
问题
过程
可持续发展研究
分类号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S77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64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56
参考文献
5
1
张卫明,史劲松,孙晓明,金敬宏.
我国特产资源产业化状况与发展战略[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1):1-4.
被引量:9
2
张卫明.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J]
.中国商办工业,1998,10(10):37-39.
被引量:18
3
张卫明,肖正春.
我国野生植物开发利用回顾与展望[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4):1-6.
被引量:13
4
赵强基.
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
.江苏农业学报,1998,14(3):188-192.
被引量:10
5
朱方长,陈凌云.
关于中国农业可持续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1):13-16.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赵强基,D.P.Garrity,王增远.
菲律宾以稻为基础的种植制度生态学评价——Ⅰ.各类种植方式的养分平衡[J]
.作物学报,1993,19(5):402-411.
被引量:13
2
杨大林.
浅述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开发前景[J]
.中国食物与营养,1995,1(1):24-25.
被引量:2
3
赵强基,袁从,郑建初,赵剑宏,刘华周,印继勤,童晓明,赵国良.
江苏麦稻两熟制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1995,11(4):9-15.
被引量:2
4
孟金贵,杨春梅.
云南特产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特产研究,1996(2):43-46.
被引量:4
5
陈清硕.认真对待农业技术的负效应[J].农业科技通讯,1997,(9):1-4.
6
(宋)程颢 程颐 等.二程集(第四册,第2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16-17.
7
(宋)程颢 程颐.二程集(第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74.
8
(宋)朱熹.四书集注[M].台北:世界书局,1973.136-137.
9
刘巽浩,世界农业,1997年,5期,6页
10
团体著者,江苏统计年鉴,1996年
共引文献
46
1
王幸斌.
论二十世纪影响全球性农业的主要思潮[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0,15(4):20-22.
2
赵强基.
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9-12.
被引量:3
3
林强,周天理,郑秀萍.
绿色食品稻米的发展问题讨论[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4):49-51.
被引量:5
4
方一平,苏春江,徐云.
攀西自然资源的空间特征与生物资源开发布局[J]
.山地学报,2004,22(B09):46-53.
被引量:2
5
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
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27-31.
被引量:93
6
许德海,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朱练峰.
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J]
.中国稻米,2006,12(3):37-39.
被引量:4
7
张卫明,马世宏.
植物源化妆品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6,29(7):25-28.
被引量:14
8
姚文新.
关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研究[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5):17-17.
被引量:2
9
杨美英.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南通现代农业建设[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4):3-5.
10
韩浩,潘辉.
农林特产资源价值评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2):82-8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4
1
杨立文,杨晓民,王淑英.
哈思山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4,17(z1):6-7.
被引量:3
2
邹天才.
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316-323.
被引量:7
3
裴盛基.
中国民族植物学:回顾与展望[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66-71.
被引量:15
4
丁小余,张卫明,王峥涛,徐珞珊.
石斛属民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生药学研究[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1):1-14.
被引量:16
5
陈伯毅,张燕如,赵良成,李睿,沐先运,高瑞珊.
北京市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1):23-28.
被引量:20
6
吴玉环,杨海英,罗昊,高谦.
东北地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
.生态学杂志,2004,23(5):218-223.
被引量:23
7
何顺志.
黔西北高原药用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贵州科学,1993,11(4):12-16.
被引量:14
8
何顺志,黄勇其,裴旗.
贵州特有种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地理分布[J]
.贵州医药,1993,17(1):34-36.
被引量:3
9
漆燕玲.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16-18.
被引量:4
10
朱万泽,范建容.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J]
.山地学报,2003,21(B12):31-39.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0
1
曹玉星,王栋云,张美英,居卫东,任全进,李敏.
南通地方药用草的挖掘与保护[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5):92-94.
2
袁飞,冯金朝,王俊丽.
我国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S1):133-139.
被引量:1
3
常成虎.
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初探[J]
.甘肃农业,2006(3):99-99.
被引量:6
4
张早华,范为宇,李宗友,宿荣秦,何巍,李凤玲.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13-15.
被引量:2
5
张亚芝,张杰.
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探析[J]
.吉林中医药,2007,27(10):51-51.
被引量:3
6
王云丽.
谈如何保护我国的中药资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5-5.
7
潘建武,王军.
中药资源的科学发展战略探讨[J]
.甘肃中医,2008,21(9):5-6.
被引量:2
8
李惠新.
分析我国中药资源的发展战略[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82-83.
被引量:2
9
甘庭宇.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的经济学分析[J]
.农村经济,2009(7):43-46.
被引量:1
10
邱功宪.
中药资源的科学发展战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5):230-2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陆延,周红海,蔡毅,何心愉,陈龙豪,黄伟恩.
瑶医具有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老班药”药物特点分析[J]
.中药材,2021,44(4):806-811.
被引量:2
2
李琼.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胡庆余堂经久不衰的原因[J]
.作家天地,2021(3):162-163.
被引量:1
3
赵姣姣,杨其长,刘文科.
氮水平和形态对水培桔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6):220-225.
被引量:8
4
李晓秋,宋宗宇.
基于植物新品种保护视角的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J]
.社会科学家,2006,21(6):111-114.
被引量:3
5
张忠元,王子寿,肖蕾,卢建磊,杨静,吕雪丽.
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8):550-552.
被引量:10
6
甘庭宇.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的经济学分析[J]
.农村经济,2009(7):43-46.
被引量:1
7
卢萍,曹峰,苗明三.
对现阶段中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6-117.
被引量:5
8
郭靖.
长白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
.农业与技术,2009,29(5):100-101.
被引量:3
9
王昆,白帆,黄利亚.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J]
.林业科学,2010,46(1):1-8.
被引量:10
10
吴雪莲,王文华,杨强.
西藏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J]
.西藏科技,2010(3):68-70.
被引量:1
1
陈金元.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0,13(4):235-238.
2
黄晓春.
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江西林业科技,1999,27(6):1-5.
被引量:2
3
洪明苇.
泉州市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雏议[J]
.海洋渔业,1999,21(4):151-153.
4
付成.
基于榆林沙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J]
.农技服务,2015,32(6):153-153.
被引量:4
5
张秀丽,魏建祥,徐济德,彭宇炯,侯集晨.
森林分类经营、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9,22(3):81-84.
被引量:1
6
车沿宇.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114-114.
7
常秀云.
陕西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陕西林业科技,2006,30(4):77-80.
8
杨慧.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5):19-20.
被引量:5
9
赵一.
黑龙江省林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74-274.
10
程少侠.
关于亚欧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的“贵阳宣言”[J]
.黑龙江林业,2001(9):6-6.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