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硅谷”与“新竹”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机制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
26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strict creative environment between 'Silicon Valley' and 'Xin Zu' and its Enlighte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营造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是提升各类集群区域竞争力的关键。美国的硅谷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是世界上集群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比较成功的两个例子。通过分析比较二者的特点,本文认为,其对我国现阶段各类工业区、开发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
蔡秀玲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出处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4,共4页
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
基金
福建省青年人才科技创新专项经费项目"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003J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区域
创新环境
硅谷
新竹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4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48
同被引文献
234
1
邹婧玮,陈晶.
区域创新系统中科技中介作用机制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与上海市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06,24(S1):163-168.
被引量:10
2
黄乾.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
.经济论坛,2004(12):19-21.
被引量:13
3
刘凤朝,闫菲菲,马荣康,姜滨滨.
邻近性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东的实证[J]
.科研管理,2014,35(11):100-108.
被引量:24
4
陈光华,王烨,杨国梁.
地理距离阻碍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绩效了吗?[J]
.科学学研究,2015,33(1):76-82.
被引量:43
5
李牧南,周俊锋,朱桂龙,梁雪梅.
广东专业镇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DEA和问卷实证的双重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15,33(4):627-640.
被引量:30
6
张京祥.
全球化背景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转变[J]
.国外城市规划,2004,19(3):1-4.
被引量:37
7
杨飞.
“嵌入型”集群中外资企业扎根失效机理分析——以珠三角东莞市清溪镇ICT产品集群为例[J]
.改革,2004(4):52-56.
被引量:12
8
海尔曼.皮拉特,杨志军.
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区域政策选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4):72-75.
被引量:23
9
孙沛东,徐建牛.
国外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综述[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71-77.
被引量:21
10
黄桥庆,赵自强,王志敏.
区域创新环境的类型及其特征[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15(5):11-12.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6
1
刘小琳.
竞争情报提升区域创新软环境的作用研究——建设区域竞争情报系统新思路[J]
.现代情报,2006,26(8):40-42.
被引量:6
2
刘自新.
硅谷的发展对构建我国创新环境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64-68.
被引量:4
3
王长林,方润生.
河南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17(6):1-4.
4
马玉根.
科技中介服务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功能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16-18.
被引量:6
5
欧阳峣,陈琦.
中部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实现机制设计[J]
.湖南社会科学,2007(5):33-36.
被引量:4
6
易千枫,张京祥.
全球城市区域及其发展策略[J]
.国际城市规划,2007,22(5):65-69.
被引量:17
7
李平,梁俊启.
高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文献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3):193-196.
被引量:2
8
郑谦.
区域创新软环境构建路径分析[J]
.现代乡镇,2008(12):42-45.
9
谢辉,张武军.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2):89-91.
被引量:11
10
郑谦.
区域创新软环境构建路径分析[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6):14-17.
二级引证文献
148
1
王仁祥,安子铮.
金融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比较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0(1):123-126.
被引量:4
2
刘筱.
构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与经济,2008,21(2):10-12.
被引量:1
3
冯邦彦,段晋苑.
“深港创新圈”: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合作优势[J]
.特区经济,2008(5):19-23.
被引量:5
4
许学强,李郇.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三十年[J]
.人文地理,2009,24(1):1-6.
被引量:45
5
陈春,阎红娟.
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J]
.商业时代,2009(7):103-105.
被引量:4
6
朱彬钰.
集群企业资源获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84-90.
被引量:11
7
陈伟,吉春雪.
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网络组织结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7):221-223.
被引量:1
8
李晓娣,田也壮,方冲.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41-44.
被引量:5
9
崔功豪.
城市问题就是区域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区域观的确立和发展[J]
.城市规划学刊,2010(1):24-28.
被引量:39
10
张海燕,马仁锋,袁新敏.
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
.创新,2010,4(2):73-77.
被引量:3
1
张明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调控机制比较[J]
.经济论坛,1992(12):15-17.
2
服部多美子,佐藤幸夫,高建良,岳中.
韩国与台湾的发展机制比较介评[J]
.国外财经,1999(1):41-49.
被引量:2
3
吴德进,陈捷.
东亚与拉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比较——基于资本积累的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9):95-100.
被引量:3
4
要抓住时机把经济搞上去[J]
.刊授党校,1995,0(9):1-1.
5
王俊姣,王俊霞.
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J]
.经济视野,2013(20).
6
李昕昕,曾伟平.
长沙开发区产业集群优化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19):48-50.
7
于仁川.
要把治理整顿的目标同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J]
.宏观经济研究,1990(S2):8-9.
8
李建中.
城乡居民收入形成机制比较与个人消费基金的宏观调控[J]
.浙江学刊,1990(3):22-25.
9
李建中.
城乡居民收入形成机制比较与个人消费基金的宏观调控[J]
.经济研究资料,1990(3):43-49.
10
卢博文.
中日家庭教育比较研究[J]
.商情,2014(13):145-145.
亚太经济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