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全社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索洛余值法是国内外测算技术进步最常用最有影响的方法之一,通过推导测算模型及收集和调整模型所需的宏观经济数据,测算并分析了“七五”至“九五”期间广西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作者
陈泽军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22,共5页
Reformation & Strategy
关键词
技术进步贡献率
广西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2
1
张保法.经济计量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
宋丈力.应用经济统计学[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3
1
王天营.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2004(12):50-52.
被引量:21
2
龙志和,赵勇.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372-378.
被引量:1
3
刘小兵.
现行经济政策作用的静态学研究[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19(3):5-7.
同被引文献
17
1
路琮,范英,魏一鸣,徐伟宣.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定量化分析的若干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103-113.
被引量:21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经济研究,2004,39(10):35-44.
被引量:5936
3
陈玉平.
江苏经济增长中外资投资贡献的计量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233-236.
被引量:11
4
何宜强.
江西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45-47.
被引量:23
5
程跃秋.
温州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X):75-77.
被引量:13
6
方敏.
西藏产业结构演化模式分析[J]
.西藏研究,2005(3):102-107.
被引量:7
7
何锦义,刘树梅,刘晓静.
当前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几个问题[J]
.统计研究,2006,23(5):29-35.
被引量:34
8
刘雨林.
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J]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52-59.
被引量:13
9
雷小清.
结构变动与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7(3):7-12.
被引量:6
10
黄日福.
FDI的技术外溢: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J]
.求索,2007(2):42-4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5
1
董西明.
科技进步对黑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J]
.经济管理,2006,32(5):61-64.
被引量:5
2
董西明,董长瑞,吴书光.
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48-50.
被引量:17
3
苗敬毅,刘应宗.
对技术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估计的一种改进[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2):20-27.
被引量:12
4
何国民.
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8,24(7):120-122.
被引量:7
5
李继刚.
论西藏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的影响[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10-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郭莉,张金锁.
科技进步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贡献率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2):93-98.
被引量:3
2
周刊社,刘大为,洪建昌.
西藏第二、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427-430.
被引量:1
3
马智敏.
中国电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分析[J]
.电信科学,2007,23(10):77-80.
被引量:2
4
邹积慧.
科技进步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析[J]
.农场经济管理,2007(6):7-9.
被引量:1
5
张岩.
黑龙江省投资环境评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6):41-43.
6
唐红.
甘肃省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B07):81-83.
7
陈贤宣,樊宏.
科技投入对东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46-51.
被引量:1
8
殷勇.
武汉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6):948-951.
被引量:2
9
龚三乐.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1):108-109.
被引量:8
10
刘芳,李晔,高波.
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J]
.河南科学,2009,27(1):119-122.
被引量:3
1
谢俊.
湖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2009(11):26-27.
被引量:2
2
谢俊.
湖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17):54-55.
3
张宗坪,张士强.
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探索——兼论“绿色人口红利”调整模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88-92.
被引量:18
4
姜照华,刘则渊.
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4):58-60.
被引量:5
5
王铮,滕丽,蔡砥.
资源约束下两区域的增长[J]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4):581-588.
被引量:3
6
葛新权.
论生产函数调整模型[J]
.统计研究,2003,20(6):61-62.
被引量:4
7
罗富政,罗能生.
税收负担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税负层次和规模的讨论[J]
.产业经济研究,2016(1):20-29.
被引量:34
8
熊金武.
钉子户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之经济学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31(7):94-100.
被引量:4
9
朱海霞,顾海英.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研究[J]
.财贸研究,2008,19(3):58-65.
被引量:11
10
林峰.
勒纳指数存在“悖论”吗——基于中国民航运输业市场势力的测度[J]
.财经科学,2013(8):58-66.
被引量:5
改革与战略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