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叙事布局和审美效果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参考文献4
-
1亚里斯多德.《诗学》.30页,21页,傅东华译,商务印书馆,1925年12月.
-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九卷第179页[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3朱光潜.《谈美书简》,《朱光潜全集》第5卷,280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
-
4姚雪垠.《壮美·优美》[J].教育通讯,1981,(8).
共引文献72
-
1杨扬.五四时期及2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4(4):5-16. 被引量:2
-
2张洪波.《红楼梦》之整体“人情”:悲剧性、悖谬性的存在困境[J].红楼梦学刊,2004(3):33-46. 被引量:4
-
3李小菊.跌宕生姿 意蕴无穷——《红楼梦》开头艺术研究[J].红楼梦学刊,2002(2):337-345. 被引量:5
-
4王颖.《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从大团圆结局到“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J].红楼梦学刊,2005(1):34-43. 被引量:9
-
5饶道庆,王芳,长风.贾宝玉与霍尔顿形象比较论[J].红楼梦学刊,2001(4):182-198. 被引量:4
-
6杨联芬.晚清小说“现代性”一解[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112-124. 被引量:4
-
7傅承洲.《金瓶梅》文人集体创作说[J].明清小说研究,2005(1):83-91. 被引量:4
-
8李岚.从《特洛依》到《十面埋伏》——论当代电影的传统复制性特征[J].当代文坛,2005(4):102-104.
-
9叶舒宪.中国神话的特性之新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5):71-77. 被引量:17
-
10王学钧.略论赵姨娘的反社会人格[J].红楼梦学刊,2006(2):143-155. 被引量:8
-
1许地山.给憬然三姑[J].人生与伴侣(智慧),2017,0(3):68-68.
-
2周伟.福克纳小说《夕阳》艺术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102-103. 被引量:1
-
3陈燕慈.清明时节雨濛濛[J].当代,2007(6):208-212.
-
4梁归智.从“家亡人散”到“逃异地”及其他——“《红楼梦》与鲁迅”论笔·之三[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2):47-53.
-
5赵龙武.情节设计诡计与叙事布局[J].英语研究,2013,11(3):33-37.
-
6余幼幼.田耳:小说是最私密、最你情我愿的事[J].青年作家,2016,0(10):4-11.
-
7张静.论《子夜》的多重文化主题[J].语文建设,2015(7X):52-53. 被引量:1
-
8西西.亡人[J].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12(4):24-25.
-
9柳溪.采薇台[J].人民文学,1992,0(9):50-67.
-
10ADNAZ.A者说[J].男生女生(金版),2011(10):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