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 ,使主体成了其对象世界的构造者 ,另一方面又以自在之物限定了主体 ,因为作为现象的基础 ,自在之物是永远不显现、不可知的 ,因而也就成了认识主体的界限。对认识主体的限制虽然突现了人的有限性 ,但并不是对人的贬低 ,相反 ,留下了自在物恰恰给人留下了希望。因为自在物作为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存在。它在任何时候都在提示我们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我们的生活世界还有其他可能性。对自在之物的觉悟、思想会使我们具有能从眼下生活与眼下世界摆脱出来的超越性眼光 ,从而展开新的希望。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4-19,共6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