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EMS诱变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了大豆EMS诱变群体性状的变异规律与选择效果。结果表明:M_1代的形态变异不足以作为选择的依据。M_2和M_3代是诱变性状分离和选择的主要世代。对诱变的质量性状和株高、生育期、主茎节数等数量性的变异,应着重在M_2代进行选择:而对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等产量性状的变异,应在M_2代选择的基础上。在M_3代继续进行选择。M_2代应保证足够群体。M_3代应尽量种植较多株系。M_3代选择时,应先选优良株系,再从中选择优良单株。M_4代侧重品系的鉴定,加速育种进程。
作者
王丕武
许耀奎
张晓玲
机构地区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核农学通报》
1993年第5期209-213,共5页
关键词
大豆
诱变
遗传变异
育种
分类号
S565.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3
1
王培英,王连铮,王玫,于佰双,许德春,翁秀英,王彬如,陈怡,徐兴昌,杜维广,隋德志.
大豆诱变育种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概况[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89(4):1-4.
被引量:5
2
杜连恩,魏玉昌,可福存,于秀普,杜文亮.
大豆化学诱变育种及其规律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89,4(2):39-43.
被引量:23
3
王义谅,袁洪伟.人工诱变与大豆性状的遗传[J]大豆科学,1982(0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J. R. Wilcox,J. F. Cavins,N. C. Nielsen. Genetic alteration of soybean oil composition by a chemical mutagen[J] 1984,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1):97~100
2
周祉祯,谷爱秋,王钦南,耿玉轩.在处理春麦合子上化学诱变的效果[J]遗传学报,1980(04).
共引文献
26
1
郭玉虹,于佰双,孟丽芬,许德春.
几种理化因素对大豆诱变效果的比较研究[J]
.核农学通报,1994,15(1):15-19.
被引量:4
2
于秀普,杜连恩,魏玉昌,可福存.
大豆新品种冀豆8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1994,16(2):58-59.
被引量:24
3
于秀普,杜连恩,魏玉昌.
EMS诱发大豆突变可筛选高蛋白或高脂肪含量的种质资源[J]
.作物品种资源,1995(1):24-26.
被引量:12
4
张俐俐,雷勃钧.
浅谈化学诱变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82-83.
被引量:2
5
李玲,李贵全,闫旭宇.
^(60)Co-γ射线辐照晋豆24号M_4代突变株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关系分析[J]
.大豆科学,2007,26(4):479-483.
被引量:1
6
苏磊,邵春光,贾茹,刘秀茹,黄代绘,胡云,吕世杰,洪时明.
高压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8,27(1):101-105.
被引量:4
7
朱保葛,路子显,耿玉轩,邓向东,谷爱秋.
烷化剂EMS诱发花生性状变异的效果及高产突变系的选育[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6):87-89.
被引量:55
8
郭玮,李贵全,李玲,王鹏,赵晶.
^(60)Co诱变大豆后代农艺性状的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1):91-95.
被引量:1
9
彭琳,季良.
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被引量:10
10
唐玉倩,于元杰.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改良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64-67.
同被引文献
37
1
邹伟民,伍育源,黎学军,刁绍谋.
激光与r-射线辐照蚕豆诱变效应研究[J]
.光电子.激光,1993,4(2):127-130.
被引量:4
2
郭玉虹,王培英,张军政.
EMS对大豆的诱变效应[J]
.核农学通报,1994,15(4):162-164.
被引量:10
3
顾佳清,张智奇,周音,奚银兴,张建军,胡筱荷,郑雷英,洪祥宾,杨军,罗达,朱旭东.
EMS诱导水稻中花11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J]
.上海农业学报,2005,21(1):7-11.
被引量:44
4
于秀普,杜连恩,魏玉昌,可福存.
大豆新品种冀豆8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1994,16(2):58-59.
被引量:24
5
郭泰,刘忠堂,胡喜平,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德祥,王雷.
辐射诱变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及其应用[J]
.核农学报,2005,19(3):163-167.
被引量:49
6
李占军,魏玉昌,杜连恩.
大豆新品种化诱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5,9(2):63-64.
被引量:24
7
于秀普,杜连恩,魏玉昌.
EMS诱发大豆突变可筛选高蛋白或高脂肪含量的种质资源[J]
.作物品种资源,1995(1):24-26.
被引量:12
8
余章清,张富厚,范占标,黄喜乐.
钴60γ射线对大豆当代辐射效应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1996,25(6):15-17.
被引量:6
9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王成社.
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125-129.
被引量:47
10
赵永亮,宋同明.
玉米化学诱变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1996,11(4):24-28.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4
1
韩锁义,张恒友,杨玛丽,赵团结,盖钧镒,喻德跃.
大豆“南农86-4”突变体筛选及突变体库的构建[J]
.作物学报,2007,33(12):2059-2062.
被引量:39
2
吴秀红.
EMS对不同大豆品种M_2代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2,2(5):29-31.
被引量:4
3
吴秀红.
EMS诱发大豆M_2与M_3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比较[J]
.大豆科学,2012,31(5):858-860.
被引量:2
4
孙德全,孙光祖,李忠杰,张月学,阎文义,王广金,唐凤兰.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平阳霉素对小麦诱变效果的研究[J]
.核农学通报,1997,18(1):9-1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宋笑明,谷运红,洪爱俊,苏张磊,秦广雍.
授粉方式对小麦花粉管通道转化效果的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41(1):120-124.
被引量:1
2
徐艳花,陈锋,董中东,崔党群.
EMS诱变的普通小麦豫农201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25-629.
被引量:50
3
王红,陈发棣,赵宏波,房伟民.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1):39-43.
被引量:12
4
陈远东,喻德跃.
EMS诱发大豆“南农94-16”突变体库的扩建及部分突变体的SSR分析[J]
.大豆科学,2009,28(4):574-577.
被引量:16
5
佟星,赵波,金文林,曾潮武,刘红霞,吴宝美,濮绍京,陈学珍,潘金豹,万平.
理化诱变小豆京农6号突变体的鉴定[J]
.作物学报,2010,36(4):565-573.
被引量:8
6
邱丽娟,郭勇,黎裕,王晓波,周国安,刘章雄,周时荣,李新海,马有志,王建康,万建民.
中国作物新基因发掘:现状、挑战与展望[J]
.作物学报,2011,37(1):1-17.
被引量:27
7
张希太.
平阳霉素诱变‘兰考矮早8’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及SSR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36-41.
被引量:6
8
孙德全.
穗茎注射平阳霉素对小麦诱变效果的研究[J]
.核农学报,1999,13(6):321-324.
被引量:6
9
聂智星,代金英,吉家正,陈薇,赵团结.
大豆叶突变体abl-CT的发掘与特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86-88.
被引量:4
10
张力伟,樊颖伦,牛腾飞,张文会,赵玉洁,刘立科.
大豆“冀黄13”突变体筛选及突变体库的建立[J]
.大豆科学,2013,32(1):33-37.
被引量:16
1
高士杰.
饲用高粱株高和节数的遗传变异与选择[J]
.牧草与饲料,1991(1):24-26.
被引量:1
2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粳稻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变异与选择[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209-214.
被引量:3
3
刘汉东.
油菜杂交后代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J]
.江西农业学报,2000,12(1):48-51.
被引量:4
4
王绍滨.
谷子辐射后代性状变异与选择效应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1):18-22.
被引量:1
5
刘生祥,刘萍.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的性状变异与选择[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6):506-508.
被引量:3
6
郭泰,刘忠堂,吕秀珍,王志新,吴秀红,郑伟.
合丰号的辐射诱变育种回顾[J]
.核农学报,2010,24(2):292-297.
被引量:13
7
汤飞宇,程锦,黄文新,莫旺成,肖文俊.
陆地棉高品质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指数[J]
.棉花学报,2009,21(5):361-365.
被引量:8
8
薛志和.
黄土高原北部春谷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与选择[J]
.西北农业学报,2000,9(1):78-82.
9
姚文辉,洪来水,梁康迳,梁义元,林文雄.
早籼品种茎叶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J]
.种子,1999,18(1):12-15.
10
赵一洲,李正茂,刘福才,路洪彪,倪善君,张战,李鑫,毛艇.
粳稻盐粳188航天诱变SP_2代的性状变异与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58-61.
被引量:7
核农学通报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