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同被引文献17
-
1杨黎华,孙海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1(4):1-7. 被引量:1
-
2张朝尊,文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1992(4):3-13. 被引量:7
-
3松田学,兴日.中苏经济改革对比[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1(2):79-80. 被引量:1
-
4厉以宁.补课、趋同还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理论版),1988(1):8-14. 被引量:1
-
5吴易风.历史性理论难题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4(8):3-9. 被引量:7
-
6吴易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J].成人高教学刊,2005(2):4-8. 被引量:1
-
7高宝柱.改革开放全部内容最终指向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历史意义概论之二[J].党史文汇,2006(11):4-9. 被引量:1
-
8迈克.因崔里吉特,冯晓明.中俄经济改革之比较[J].国际经济评论,1997(7):19-21. 被引量:1
-
9翟亚柳,乔君,陈鹤.近十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概述[J].中共党史研究,2009(4):98-104. 被引量:4
-
10郭熙保,张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江海学刊,2009(4):87-93. 被引量:5
-
1金玉言.关于新经济联合体的几个问题[J].经济体制改革,1987(1):64-66.
-
2李凯.浅析家庭承包制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2):79-80.
-
3傅晨.农业产业化的链条靠什么去连接?[J].珠江经济,1997(10):40-41.
-
4中苏两国的改革——它们为什么必然不同?[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8):69-69.
-
5李根,章寿荣.激进与渐进的经济改革比较──兼论韩国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1995(3):33-34.
-
6安改玲,刘燕萍,魏长盛.在变革中重塑企业文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2):67-69.
-
7国家致富关键:资源利用效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谈中国改革与发展(之三)[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5,12(4):24-26.
-
8国资委为MBO设禁区[J].企业管理,2005(1):108-108.
-
9亚历山大.瓦斯奇,宵华.中国和苏联经济改革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1(2):37-42.
-
10刘宾.波兰与俄罗斯经济改革比较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11):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