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1-43,共3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2
-
1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8(1):83-86. 被引量:82
-
2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24(10):78-80. 被引量:67
-
3潘坤友,曹有挥,曹卫东,李传武.中国大陆区域物流类型与竞争力空间差异研究[J].物流技术,2005,24(11):7-10. 被引量:9
-
4汪鸣.2005年区域物流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6(3):29-31. 被引量:1
-
5姜华.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3):87-90. 被引量:24
-
6[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7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15-16.
-
8海峰.对于现代区域物流模式的探讨[OL].在线国际商报,www.zj56.com.cn.
-
9欧新黔.中国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
10冯君霞,隽志才,毛薇.应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进行区域物流系统规划[J].技术经济,2003,22(3):61-6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20
-
1杨璐.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面板数据[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10):86-89. 被引量:3
-
2闫莉,薛惠锋,郭雪松.基于改进P-SVM方法的区域物流系统评价[J].计算机仿真,2009,26(8):158-161. 被引量:8
-
3何萍,张光明.江苏省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26):6599-6603. 被引量:4
-
4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引力和地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619-1624. 被引量:56
-
5曲志华,白世贞,夏盛盛.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配送现状与发展[J].物流技术,2010,29(20):6-8. 被引量:2
-
6张宝友,黄祖庆,孟丽君.标准视角下省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1-8. 被引量:9
-
7张建升,胡秀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1):50-55. 被引量:38
-
8顾央青.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38-140. 被引量:12
-
9薛东前,郭晶,党淑英.中国内陆中心城市物流竞争力比较研究——以西安与郑州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59-61. 被引量:25
-
10雷勋平,RobinQiu,刘思峰.基于DEA的物流产业效率测度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投入产出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7):62-66. 被引量:49
-
1罗燕琴.“营改增”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7):76-77.
-
27行业用人进入需求旺季[J].现代企业教育,2005(3):7-7.
-
3春节后第三产业用人量将明显增强[J].中国人才,2005(03S):60-60.
-
4房地产是工资最高的行业[J].中国教工,2000(2):46-46.
-
5张晓京.中国企业500强:让今天告诉明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3):25-26.
-
6景气循环与预测[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0,0(2):103-110.
-
7姜昊,程英,王燕,常啸.基于上海市对“快滴时代”出租车供求匹配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4):649-651. 被引量:1
-
8董绍建,苏然.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研究[J].环球市场,2016,0(13):40-40.
-
9赵大伟.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31(4):60-62. 被引量:11
-
10中国最赚钱的十大行业[J].经济展望,2001(5):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