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轮回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述了小麦轮回选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简要地介绍了几种比较适用的轮回选择方案。
作者
刘秉华
机构地区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3期36-39,30,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轮回选择
育种
分类号
S5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30
1
刘秉华.
小麦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J]
.大自然探索,1993,12(4):13-15.
被引量:2
2
刘秉华.
小麦轮回选择的基本环节[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2):35-38.
被引量:5
3
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抗性鉴定[J]
.福建农业科技,1994,25(6):10-10.
被引量:1
4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1
5
孙芳华,陈新民,曾启明.
利用小麦Tal基因进行株粒重、株穗数和株高群体改良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3):282-289.
被引量:5
6
孙兰珍,张延传,高庆荣,陈化榜.
利用回交轮选法育成特早熟小麦新品系——“轮早1号”和“轮早3号”[J]
.作物学报,1995,21(1):115-117.
被引量:5
7
纪凤高,邓景扬,李思敏,程春生.
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选育初报[J]
.遗传,1989,11(6):1-4.
被引量:6
8
双志福,张瑞仙,王振富.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用于抗逆性育种的效应[J]
.华北农学报,1995,10(3):38-44.
被引量:2
9
郭平仲,赵银荣,张金栋,蔡民华,余蓓珍,曹绛雯,高虹.
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效应的综合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6(3):74-78.
被引量:4
10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潘淑婷,沈季孟.
中国春Ta1 kr ph1b综合体的培育、鉴定及在外源基因导入中的利用[J]
.中国科学(B辑),1989(11):1156-116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
1
吴政卿.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与利用[J]
.麦类文摘,1996(2):3-6.
被引量:3
2
梁荣奇,郭平仲,张金栋,蔡民华.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早代的遗传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1):68-75.
被引量:7
3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孟凡华.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J]
.作物学报,2002,28(1):69-71.
被引量:48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曹墨菊,黄文超,潘光堂,荣廷昭,朱英国.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株高生长分析[J]
.核农学报,2004,18(4):261-264.
被引量:14
2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6
3
邓志英,田纪春,王延训,王姗姗.
利用矮败小麦材料选育超级小麦品种[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3):28-30.
被引量:7
4
龚慧明,贺浩华.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9-4212.
被引量:2
5
龚慧明,贺浩华.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J]
.种子,2006,25(9):42-45.
6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18-22.
被引量:6
7
吴新元,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李冬,周安定,曹俊梅.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新疆的应用[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5):672-674.
被引量:3
8
黄天荣,张新忠,吴新元,高永红,李冬,周安定,曹俊梅.
新疆利用矮败小麦创造特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B08):184-185.
被引量:1
9
陈桥生,张道荣,周芳菊,汤清益.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聚类轮回选择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8(7):126-128.
被引量:5
10
赵海滨,肖志敏,辛文利,张春利,宋庆杰,张延滨,于海洋.
黑龙江省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18-120.
被引量:7
1
张云勇.
玉米免耕栽培[J]
.云南农业,2016(11):86-87.
2
张丽.
浅谈玉米免耕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6):8-8.
3
严宝林.
浅析玉米免耕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116-116.
4
张磊,任贤.
枸杞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11-14613.
被引量:4
5
田静,范保杰.
小豆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概况[J]
.河北农业科学,2001,5(1):26-30.
被引量:4
6
周发松,段院生.
小麦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2):95-100.
被引量:5
7
王光春,田宝俊.
几种比较适用的储粮技术[J]
.粮油食品科技,2007,15(1):34-35.
8
王顺金.
山区地膜玉米双套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J]
.南方农机,2016,47(5):33-33.
被引量:1
9
谢国禄(摘译).
玉米Gibberella穗腐病抗性的系谱选择[J]
.作物育种信息,2006(4):10-10.
10
张珀浩.
自动化控制在滴灌工程中的应用[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38(4):39-40.
被引量:4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