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舜徽与20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舜徽是 2 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研究国学的重镇 ,在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经学、史学、子学、集学上都有广泛的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探讨了张氏“文献学”名目下的国学实质 ,以文言与札记为主、以白话与章节为辅的学术“话语” ,由小学入史学、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路向 ,以及作为 2 0世纪后半叶国学大师的学术地位。
作者
谢贵安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求索》
CSSCI
2001年第6期122-126,共5页
Seeker
关键词
张舜徽
20世纪后半叶
国学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7
1
黄维熙.《国粹保存主义》[J].政艺通报,.
2
邓实.《国学真论》[J].国粹学报,.
3
邓实.《国学讲习记》[J].国粹学报,.
4
.《辞海》[M].,1979年版..
5
冯浩菲.《张舜徽先生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诸领域的研究和贡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
6
张舜徽.《八十自叙》,《张舜徽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7
李学勤.《读(清人笔记条辨)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
8
罗焌.《诸子学述》,岳麓书社1995年版.
9
张舜徽.《学习王船山治学的求实精神和博大气象》.
10
《戴东原集》卷九《与是仲明论学书》.
共引文献
80
1
杨少莆.
关于“古典主义芭蕾”的疑义——再谈芭蕾史分期之我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30-32.
被引量:1
2
刘湘溶.
浅论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J]
.道德与文明,2003(5):52-53.
被引量:2
3
李琦.
法的确定性及其相对性——从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出发[J]
.法学研究,2002,24(5):24-41.
被引量:47
4
姚剑文.
政治文化资源:对全球化态势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思考[J]
.求实,2002(6):13-15.
被引量:2
5
汤啸天.
关于增设故意制造事故罪的建议[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55-60.
被引量:1
6
尚辉.
论黄宾虹艺术的海派文化特征——20世纪初海上文化对于确立黄宾虹艺术思想的影响[J]
.文艺研究,2004(6):108-114.
被引量:2
7
徐芳,李俊良.
新闻记者采访权初探[J]
.当代法学,2002,16(11):15-17.
被引量:9
8
雷戈.
论历史学的客观性原则[J]
.史学月刊,2000(6):13-18.
被引量:3
9
任云.
科学与艺术互动辨析[J]
.文艺研究,2005(1):32-37.
被引量:3
10
李金明.
从历史与国际海洋法看黄岩岛的主权归属[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11(4):71-77.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6
1
韦顺莉.
论张舜徽先生的治学观[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266-269.
被引量:2
2
戴建业.
别忘了祖传秘方[J]
.读书,2006(1):128-137.
被引量:5
3
[张舜徽著],周国林.张舜徽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
谢贵安.
“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J]
.船山学刊,1997(1):70-74.
被引量:2
5
侯立睿.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的编辑思想[J]
.编辑之友,2009(6):77-78.
被引量:2
6
陈峰.
陈寅恪“预流”说辨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5):12-2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许刚.
张舜徽先生小学研究中的人民观[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41-143.
2
张佩佩.
张舜徽先生求真的历史研究——以史料运用为中心的论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1):11-14.
3
谢贵安.
论“张学”的概念与体系——张舜徽学术及其研究体系的思考与定位[J]
.求索,2015(6):145-1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余光,赵晓.
2015年文献学研究进展[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4):1-5.
被引量:2
2
蒋重跃,贾琳.
理论思维与中国史学术体系建设[J]
.史学史研究,2024(3):1-13.
1
刘韶军,陈虎.
学术与生命合一——忆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J]
.中国教师,2010(4):41-45.
2
刘梦溪.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1(7):46-47.
3
许刚.
张舜徽先生“读无字书”之当下意义[J]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4):19-22.
4
鲁晓川.
雅切——梁章钜对联批评的核心范畴[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6,0(5):41-44.
5
石话.
有字书与无字书[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4(6):48-48.
6
赵目珍.
能见其大,能观其通——从《切庵学术讲论集》管窥张舜徽先生的治学精神与治学方法[J]
.汉口学院学报,2010,3(3):35-42.
7
涂耀威.
张舜徽先生的借书卡[J]
.书屋,2007(11):58-59.
8
佛雏.
张舜徽先生文论三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4(1):72-77.
9
段曹钢.
张舜徽学术创新论探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6(6):20-23.
10
马衍明.
观念·方法·态度:马克思主义烛照下的红学研究——读《红学何为》[J]
.全国新书目,2007,0(9):11-11.
求索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