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2
-
1团体著者,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2年
-
2团体著者,1990年华旅游者同样调查资料,1992年
共引文献165
-
1丁正山.南京都市圈国内旅游流与旅游发展战略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224-227. 被引量:3
-
2王琳,张杰.黑龙江省夏季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224-225. 被引量:2
-
3欧盛强,杜葵.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中用地供需研究——以丽江市玉龙县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184-186.
-
4朱怡婷,何秉宇,韩春鲜.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与收入竞争态分析[J].管理观察,2008(20):195-197. 被引量:1
-
5张捷,王淼,任黎秀,聂献忠.试论城市闲暇业及其持续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2):171-178. 被引量:24
-
6马勇,董观志.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1997,12(4):36-40. 被引量:69
-
7蒋玲俐.国内旅游需求研究进展综述[J].企业家天地,2008,0(5):84-85. 被引量:2
-
8孙根年.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16(4):1-5. 被引量:110
-
9张宏,赵荣,杨新军.以合阳洽川湿地的规模开发促进弱势旅游地渭南市旅游的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86-90. 被引量:9
-
10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18(4):49-54. 被引量:61
同被引文献96
-
1魏遐,吴必虎.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供需关系研究——以1999年国庆假日旅游潮为例[J].人文地理,2000,15(6):29-33. 被引量:23
-
2齐子鹏,姚玉萍.对旅游市场平行投放的理论思考——以旅行社为典型案例[J].旅游学刊,1999,14(1):32-35. 被引量:11
-
3王敬武.关于对旅游者概念定义的几点看法[J].旅游学刊,1999,14(1):67-69. 被引量:13
-
4张凌云.市场评价:旅游资源新的价值观——兼论旅游资源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1999,14(2):47-52. 被引量:85
-
5邹统钎.中国饭店企业集团化战略: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J].旅游学刊,1999,14(3):13-16. 被引量:32
-
6申葆嘉.论旅游现象的基础研究[J].旅游学刊,1999,14(3):58-60. 被引量:22
-
7陈卫民.关于中国旅游业行政管理行为与特征的若干认识[J].旅游学刊,1999,14(4):14-17. 被引量:4
-
8崔凤军,许峰,何佳梅.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1999,14(4):42-45. 被引量:71
-
9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J].旅游学刊,1999,14(5):9-15. 被引量:107
-
10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J].旅游学刊,1999,14(5):16-19. 被引量:174
引证文献9
-
1魏敏.关于我国旅游理论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13):148-150. 被引量:7
-
2冯琼兰.我国旅游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04,15(4):27-29. 被引量:2
-
3张辉,厉新建,秦宇.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实现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6):46-49. 被引量:4
-
4于洪雁,刘继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耦合协调发展[J].地理科学,2017,37(9):1374-1381. 被引量:40
-
5于洪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旅游供需系统发展综合评价[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5-21. 被引量:5
-
6李东和,郝梦霞,朱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耦合协调发展——以安徽省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7. 被引量:4
-
7张若曦,殷彪.基于旅游供需理论的历史建筑再利用及影响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10):175-180.
-
8肖岚,赵黎明.京津冀全域旅游供需系统构建及均衡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0,34(4):8-14. 被引量:9
-
9刘亚晶,罗静,孙建伟,田野,崔家兴,曾菊新.2018年湖北省旅游供需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A级景区为例[J].人文地理,2021,36(2):175-18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80
-
1张广海,颜文静.我国旅游业地区比较优势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0(4):427-433. 被引量:3
-
2谢明,周弥.桂林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1):60-62. 被引量:3
-
3占佳,肖华茵,肖慜.我国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研究述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104-109. 被引量:5
-
4王敬武.对旅游艾斯特定义的质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94-99. 被引量:8
-
5于海波.基于研究流程理解旅游研究方法的若干基本问题[J].旅游论坛,2012,5(1):1-4. 被引量:2
-
6刘啸.基于运筹理论的旅游过程学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77-82. 被引量:1
-
7毕剑.我国旅游研究的方法转向及学术困惑——以2003-2012年《旅游学刊》为例[J].旅游论坛,2014,7(1):22-26. 被引量:5
-
8钟志平,刘天晴.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政策评价与需求方强相关性因素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0(6):147-153. 被引量:35
-
9李一曼,修春亮,孔翔.浙江陆路交通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18,38(12):2066-2073. 被引量:47
-
10李享,Mark Banning-Taylot,Phoebe Bai Alexander,Cliff Picton.中国老年人出国旅游需求与制约--基于北京中老年人市场调查[J].旅游学刊,2014,29(9):35-43. 被引量:17
-
1李慧,李如友,石伟.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22):54-55. 被引量:1
-
2李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8(5):14-17. 被引量:2
-
3朱炳禧.旅游经济研究必须与旅游实际相结合[J].江苏经济探讨,1990(10):26-27.
-
4颜泳红.从《旅游学刊》看近八年我国旅游经济的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5):69-71. 被引量:1
-
5赵玉婷.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103-104. 被引量:3
-
6亓文会,孙士涛,魏春生,朱萍,吴玲玲.济莱协作区旅游经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29):142-142.
-
7宋宝群.研究旅游经济 实现快速发展——大兴旅游经济研究之风[J].山西旅游,2002(3):1-1.
-
8赵宁,池进.文化资本与旅游经济研究文献述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52-57. 被引量:3
-
9李海平.关于弘扬畲族文化发展章村旅游经济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74-78. 被引量:2
-
10陈怡宁,张辉,朱亮.中国旅游经济研究发展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12):285-287.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