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亚洲玉米螟的天敌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综述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n.)的天敌种类与发生情况。目前有记录的天敌共136种,包括寄生性天敌68种,捕食性天敌63种,病原微生物5种。
作者
翟保平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
出处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
1993年第2期7-11,共5页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天敌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66
1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被引量:49
2
金鑫,张善干,张龙.
东亚飞蝗四种类型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昆虫纲,直翅目)(英文)[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3):300-305.
被引量:38
3
鲁新.
亚洲玉米螟田间主要死亡因子分析[J]
.玉米科学,1993,1(2):77-79.
被引量:8
4
鲁新,李建平,忻亦芬.
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4):313-318.
被引量:11
5
郭文超,何江,许建军,吐尔逊,谭勇峰,毛刚,田志来.
新疆亚洲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108-110.
被引量:17
6
李建平,鲁新.
影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J]
.玉米科学,1995,3(A01):75-78.
被引量:3
7
刘淼,任炳忠.
中华蚱蜢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6-8.
被引量:4
8
梁铁,曾新梅,董建国.
新疆玉米螟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初步研究[J]
.八一农学院学报,1990,13(4):19-23.
被引量:1
9
谢建军,钟国华,陈新芳,陈文团,徐齐云,胡美英.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化学感受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J]
.电子显微学报,2006,25(1):71-75.
被引量:12
10
周大荣.
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2):38-40.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6
1
刘虎威,宁格,李正跃,张立敏,陈斌.
素乔球螋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和蛹的捕食作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631-634.
被引量:6
2
阿依克孜,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朱晓华,班小莉,古丽夏提,丁爱琴,郭文超.
新疆玉米产区三个玉米螟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有效积温测定与比较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7,54(10):1863-1874.
被引量:10
3
田彩红,曹华毅,张俊逸,刘晓光,蔡婷,李国平,黄建荣,封洪强.
蠼螋捕食草地贪夜蛾的行为及功能反应[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6):1160-1165.
被引量:4
4
田彩红,张胜男,王亚楠,李国平,黄建荣,封洪云,封洪强.
蠼螋Labidura riparia Pallas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6):1332-1337.
被引量:1
5
杨仁贵.
浅析玉米螟的发生特征与综合防治措施[J]
.江西农业,2023(22):23-25.
6
段小莉,何康来,王振营,王新颖,李庆.
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主要寄生性天敌及病原菌致死率的考察[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6):823-82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陈燕,谢红辉,黄凤宽,王春田,李莲英,陈涛,周全光,覃剑峰,余江敏.
四斑广盾瓢虫成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4-136.
被引量:4
2
杨进荣.
盐津县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云南农业科技,2016(2):46-49.
3
李福霞,胡维娜,胡琼波.
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血细胞毒力和形态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37(4):32-37.
被引量:1
4
苏丹丹.
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4):40-40.
5
李菁,汪洋洲,张小飞,刘津,白明皓,王振营.
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中Wolbachia共生菌的检测和鉴定[J]
.昆虫学报,2018,61(5):555-564.
被引量:6
6
王振营,王晓鸣.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J]
.植物保护,2019,45(1):1-11.
被引量:154
7
邹丽文,付波,那成勇,苏晓萌.
辽宁瓦房店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0):50-53.
8
Zou Liwen,Fu Bo,Na Chengyong,Su Xiaomeng.
Occurrence Dynamics of Ostrinia furnacalis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Wafangdian, Liaoning Province[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19,10(5):20-23.
9
李帅,张勃,马彬,候启,何航.
基于格点数据的中国1961-2016年≥5℃、≥10℃有效积温时空演变[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5):1216-1227.
被引量:21
10
闫锋,许胜利,贾莉,杨建军,王立宇,王斌.
双条杉天牛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20,39(5):18-21.
被引量:4
1
咸洪泉,刘杰贤,李亚华,刘建华,韩英.
亚洲玉米螟危害甜菜研究初报[J]
.中国甜菜糖业,1995(1):60-61.
2
瞿保平.
亚洲玉米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玉米科学,1992(C12):73-79.
被引量:15
3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被引量:49
4
王艳生.
浅谈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
.新农村(黑龙江),2014,0(14):95-95.
5
魏杰.
皖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13,30(4):352-353.
被引量:2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