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的眼光与现代性体验——从近代游记文学看现代性体验的形成
被引量:47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5-120,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6
-
1Marshall Berman, All That Is Solid Melt Into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New York:Penguin, 1982, p. 15, p. 16.
-
2梁启超.《新大陆游记>[J].新民丛报,:52-52,37.
-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
4Ruth Beard, An Outline of Piaget' sDeveloprnentad Psychology, New York: MentorBook, 1969.
-
5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ec-ond Edition, 1970.
-
6齐美尔:《桥与门>,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30、232页。
同被引文献366
-
1田俊武.旅行文学和异托邦视阈下的城市形象学[J].英语文学研究,2019(1):26-36. 被引量:3
-
2章清.导言 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空间生产与知识转型[J].新史学(北京),2019,0(2):1-41. 被引量:1
-
3魏天无.革命诗学与风景美学的并置——论艾青诗学[J].华中学术,2023(3):263-277. 被引量:1
-
4吕小蓬.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华北一景——越南如清使臣纪行诗中的雄安书写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75-80. 被引量:2
-
5王腊宝.当代澳大利亚旅亚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147-152. 被引量:6
-
6尤李.民族主义的新视野——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90-191. 被引量:3
-
7侯昂妤.王韬旅游思想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2,7(2):61-62. 被引量:1
-
8李武华.试论儿童视角下萧乾小说的复调审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S1):95-97. 被引量:3
-
9稂艳玲.海外游历与王韬思想的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255-258. 被引量:2
-
10王一川.王韬——中国最早的现代性问题思想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58-6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47
-
1陈博敏.论新世纪德语旅行文学的“当代中国”书写——以别样旅行(Anders reisen)游记网站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3(2):298-301. 被引量:1
-
2王伊越.基于翻译契合观视角看游记文学翻译——以译本《空谷幽兰》为例[J].新纪实,2021(4):82-85.
-
3刘少虎.近代中国海外游记研究综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5):58-61. 被引量:1
-
4朱平.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观念演变[J].齐鲁学刊,2008(6):128-132. 被引量:2
-
5陈美霞.日据时期旅行文学论述:身份认同与现代性[J].台湾研究集刊,2008(4):94-102. 被引量:3
-
6辛红娟.旅行与文学翻译的象似性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9,24(1):149-152. 被引量:2
-
7杨保林.旅行文学三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6):134-137. 被引量:5
-
8吴芳芳,薛岚.前古典时期西方游记中的地理思想呈现——对马可波罗、哥伦布和达尔文游记的考察[J].热带地理,2011,31(4):439-444. 被引量:1
-
9陈美霞.日据时期台湾知识人的旅外体验:现代性与文化认同——以林献堂的《灌园先生日记》为研究中心[J].闽台文化交流,2011(2):116-121.
-
10李思瑾.知识分子的转型与现代域外游记中的“社会相”[J].文学界(理论版),2012(3):54-55.
二级引证文献48
-
1陈美霞.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的书房经验、文化心理和族群认同——以赖和为中心[J].闽台缘,2020(1):9-16.
-
2陈智淦,王育烽.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70-76. 被引量:1
-
3池雷鸣.在行走中发现——谈陈河的小说创作[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0):34-36. 被引量:1
-
4李书磊.作为异文化体验的“梁启超游美”——重读《新大陆游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3):1-12. 被引量:2
-
5张朋.媒介实践与知识女性的身份转型:中国近代女性报刊研究及其省思[J].编辑之友,2019(1):83-89. 被引量:2
-
6王秀芳.从《乘槎笔记》试论斌椿欧洲之旅[J].兰台世界(上旬),2015(4):152-153.
-
7陈荣阳,戴绿红.整饬的西方:读黎庶昌《西洋杂志》[J].文学教育(中),2016,0(3):177-178. 被引量:1
-
8程洁.明清文本中的海洋文化与近代知识者的现代意识建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121-128. 被引量:1
-
9辛红娟.文化旅行视域下的《道德经》英译图景剖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7,38(4):91-97. 被引量:3
-
10陈明.从旅行史料看中国历代行者对印度文化的认知[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3):49-59. 被引量:2
-
1秦鹏举.关于现代性的反思[J].青年文学,2010(4):126-129.
-
2江雪松.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叙述变得鲜活真实、富有意蕴[J].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2011(6):12-13.
-
3李昌鹏.2012年短篇小说观察[J].创作与评论,2013(2):39-41.
-
4蔡翔.泉涸,相濡以沫——读陈应松中篇小说《野猫湖》[J].小说评论,2011(1):100-101.
-
5黄英.校本《兰州风情》之“走进兰州”[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24-25.
-
6李黎.沈从文的长河[J].幸福(下),2011(9):7-7.
-
7关增岭.临江仙·雪[J].诗词月刊,2017,0(2):76-76.
-
8王伟军.《炸裂志》——一座“神实主义”的城市[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3):124-126.
-
9让·保罗·鲁朗.在冰雪中张开怀抱[J].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7,0(8):8-8.
-
10微小说[J].现代青年,2011(1):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