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辞书研究》
2000年第3期94-101,共8页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共引文献24
-
1梅俊杰.论德范克主编《汉英词典》的实用性——兼与北外《汉英词典》(修订版)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314-316.
-
2沈永年.评Defrancis主编的《ABC汉英词典》之不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45-46.
-
3苏新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词汇计量研究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1,15(4):39-47. 被引量:19
-
4曹兰萍.语文词典百科词的释义例说[J].辞书研究,2004(6):16-22. 被引量:3
-
5赵红梅.普通话词汇界说[J].语言与翻译,2006(1):23-27. 被引量:1
-
6贾采珠,吕京.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哲社条目修订概述[J].辞书研究,2006(1):45-50.
-
7李志江.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J].辞书研究,2006(1):51-59. 被引量:13
-
8曹兰萍,李志江.《现代汉语词典》科技名词规范的处理[J].辞书研究,2007(1):28-36. 被引量:4
-
9李如龙.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110-116. 被引量:26
-
10苏新春,徐婷.《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研究(下)——兼谈与古语词、历史词、旧词语的区别[J].辞书研究,2007(2):38-4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32
-
1王群.论词典释义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1998(1):74-79. 被引量:1
-
2高兴.论我国辞书评论的历史及现状[J].辞书研究,1997(4):1-11. 被引量:4
-
3陈楚祥.词典评价标准十题[J].辞书研究,1994(1):10-21. 被引量:53
-
4史有为.外来词: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J].汉语学习,1991(6):23-28. 被引量:29
-
5张锦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排列[J].辞书研究,1989(4):113-116. 被引量:4
-
6章宜华,黄建华.关于双语词典评奖的几点思考[J].辞书研究,2000(4):65-72. 被引量:28
-
7高燕.“吧”的词化过程[J].汉语学习,2000(2):74-76. 被引量:14
-
8沈孟璎.浅议字母词的入典问题[J].辞书研究,2001(1):30-38. 被引量:66
-
9《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84页.
-
10[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6
-
1王利.1978年版与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语词的比较[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89-191. 被引量:1
-
2王瑞华.谈音译词(字)在词典中的立目问题——兼谈分立单字条目与多字条目的排列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4):20-23.
-
3张业梅.《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较1960版新增词、义浅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7):116-117. 被引量:2
-
4冯克江.辞书评论问题述评[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06-107. 被引量:1
-
5薛克谬.谈语文词典的隐性重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3):54-58. 被引量:3
-
6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辞书研究,2003(3):69-75.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25
-
1丁俊苗.“采薪之忧”释义辨正——兼谈辞书编纂的几个原则问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1):49-52.
-
2陈彩珍.浅析中文中的英语借词现象[J].文教资料,2005(32):116-118. 被引量:2
-
3王辉,吴刚,杜韡,郑小英.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6):94-97. 被引量:13
-
4陈佳璇.字母词概念的重新界定[J].修辞学习,2007(3):58-60. 被引量:14
-
5黄卫平.现代汉语中英语借词及其社会文化心理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90-92. 被引量:3
-
6侯杰.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J].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6):77-78. 被引量:1
-
7沈文凡,潘怡良.新时期日源借词的引入及其特点[J].日本学论坛,2008(3):28-33. 被引量:17
-
8张锦文.“字母词”作为术语使用的问题[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3):35-38. 被引量:1
-
9李伟容.试析语言重复与交际语境的适应[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2):68-71. 被引量:1
-
10于建凯.英语强势特征在网语中的突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80-82. 被引量:1
-
1常莉丽.“大”的语素义考察——兼论辞书义项及所附词的关系[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6):87-90. 被引量:1
-
2周掌胜,周遂.《汉语大词典》同义复词条目匡正[J].长安学刊,2016,0(2):1-3.
-
3孙玉文.谈大型历时词典编写和修订中复词条目的注音[J].古汉语研究,2013(3):85-94. 被引量:4
-
4周掌胜,周遂.《汉语大词典》同义复词条目匡正[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3):166-170. 被引量:2
-
5徐玉敏.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条目设置和编排[J].辞书研究,2001(3):83-86. 被引量:6
-
6王安民,王健.从认知隐喻学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单字义项和复词条目的编排[J].辞书研究,2006(4):92-98. 被引量:5
-
7胡成科.浅析汉语新词语的造词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154-156. 被引量:1
-
8刘昊馨,徐树娟.21世纪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构词特点[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6):91-93 97.
-
9杨楷.辞书学名词解释(二)[J].辞书研究,1984(4):173-176.
-
10李行健,仇志群.两岸词典中差异词的界定及其处理——两岸合编语文词典中的新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12(4):74-8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