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秦岭北缘中更新世“仙游寺粘土”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Discovery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Xianyousi Clay" at North Margin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Its Signific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张永双
曲永新
吴树仁
谭成轩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6-376,共1页
Geological Review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0 10 2 0 2 5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编号 2 0 0 3 12 3 0 0 0 3 2 )资助的成果
关键词
第四纪
秦岭造山带
隆升
地质演化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12
1
殷跃平,胡瑞林.
三峡库区巴东组(T_2b)紫红色泥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2):124-135.
被引量:93
2
雷祥义.
土显微结构类型与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J]
.地质学报,1989,63(2):182-191.
被引量:44
3
王永焱 林在贯.黄土的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
林崇义.黄土的结构特性,黄土基本性质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5
P. Lu, I. F. Jefferson, M. S. Rosenbaum, et al..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formation: evidence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 J]. Engineering Geology, 2003, 69 : 287 - 293.
6
吴芝兰,曲永新.
微团聚体分析在工程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工程地质学报,1997,5(3):282-288.
被引量:9
7
胡瑞林,官国琳,李向全,张礼中.
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J]
.工程地质学报,1999,7(2):161-167.
被引量:51
8
高国瑞.
黄土湿陷变形的结构理论[J]
.岩土工程学报,1990,12(4):1-10.
被引量:165
9
李小刚.
甘肃景电灌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研究[J]
.土壤学报,2000,37(2):262-270.
被引量:53
10
谢定义.
试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J]
.岩土工程学报,2001,23(1):3-13.
被引量:415
引证文献
1
1
张永双,曲永新.
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5,13(1):18-28.
被引量:59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陈友媛,王俊鹏,赵文娟,高来见,黄涛,姚紫娟.
碳酸钙对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影响[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30(4):87-94.
被引量:2
2
于国新,白明洲,许兆义.
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工程地质特征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2):196-199.
被引量:38
3
林斌,赵法锁.
黄土的小形变本构特征及参数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3):356-359.
被引量:7
4
姜海波,苏生瑞,倪万魁,郭一民.
陕北地区黄土节理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3):360-364.
被引量:25
5
侯作民,高玉生,洪海涛,周瑞光.
断层破碎带中的透镜体及透镜体力学效应初步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4):443-448.
被引量:3
6
赵建军,黄润秋,巨能攀,涂国祥,肖华波.
下伏软弱层黄土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6):743-748.
被引量:11
7
杨为民,吴树仁,张春山,张永双,孙炜峰,潘芬.
陕南岚皋县柳家坡滑坡形成机制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2):186-192.
被引量:11
8
王振军,沙爱民.
矿渣粉稳定黄土强度试验及机理分析[J]
.公路,2007,52(4):176-180.
被引量:6
9
曹兴山,卿春和.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中卫黄河穿越隧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3):338-345.
被引量:2
10
李滨,彭建兵,殷跃平,李喜安.
晋西黄土洞穴成因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4):490-494.
被引量:6
1
石雅镠,张必敖,王先彬.
秦岭北缘大断裂断层气与地震危险性[J]
.西北地震学报,1990,12(2):22-26.
被引量:3
2
渭河盆地Q3、Q4河湖相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J]
.陕西水利水电技术,1998(2):78-87.
3
蒋锐,焦振华.
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及对某输水工程线路方案的影响评价[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5,29(5):624-626.
4
宋传中.
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深部物理状态[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1):53-56.
被引量:2
5
吴根耀,关静.
著名黄土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逝世[J]
.地质科学,2008,43(2):320-320.
6
李忠东.
巴山大峡谷 地层的褶皱告诉你 秦岭山地隆起成山的秘密[J]
.中国国家地理,2015,0(11):144-163.
被引量:1
7
何高波.
机载LiDAR在秦岭北缘及华山山前地震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J]
.测绘技术装备,2017,19(1):5-9.
8
王亨方.
渭河断陷盆地的强震背景[J]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3(1):91-94.
9
张永双,曲永新,吴树仁,谭成轩.
秦岭北缘仙游寺粘土(膨胀土)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现代地质,2004,18(3):383-388.
被引量:4
10
张永奇,丁晓光,苏利娜,郑增记,翟宏光.
渭河断陷盆地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2015,36(9):85-85.
地质论评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