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出处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116-1117,共2页
Chongqing medicine
二级参考文献3
1 杨锦媛.肝病出血倾向的检验诊断[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89,5(2):81-82. 被引量:16
2 徐葆元,戴立里,刘祥贵,高杰,何生玉.肝病患者的凝血机理研究[J] .四川医学,1989,10(2):74-77. 被引量:6
3 M. H. Rubin MD,M. J. Weston MRCP,P. G. Langley PhD,Yvette White DIPMLT (SA),Dr. Roger Williams FRCP. Platelet func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 1979,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3):197~202
共引文献15
1 曹春鸾,唐吉斌,崇慧峰,汪亚勤.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检测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05,3(7):847-848. 被引量:1
2 宁冬梅.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4):10-11. 被引量:1
3 宁冬梅.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9):994-995. 被引量:1
4 刘茵,赵国荣.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指标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05,11(4):74-75. 被引量:1
5 马庆海,杨文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探讨[J]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5):477-477. 被引量:23
6 潘虹,蔡玉玲.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05,16(12):148-148. 被引量:3
7 张德炜.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06,17(8):139-139.
8 刘师平.对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探讨[J] .首都医药,2007,14(07X):17-17. 被引量:4
9 高峰,程留芳,张川.木苏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40-342. 被引量:2
10 于庆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J] .实用医药杂志,2009,26(9):14-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8
1 杨辉,刘希平,刘庆.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参数、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3):99-99. 被引量:2
2 屈玲,府伟灵.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关系的观察[J] .重庆医学,2004,33(11):1717-1718. 被引量:17
3 李琴,贾继东,王宝恩.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应用[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2):767-768. 被引量:101
4 黄作群,覃桂芳,易菲,陈松锋.用正常人混合血浆作凝血质控物的探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6):887-889. 被引量:3
5 郭惠,江艇,蒋道碧.6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评价[J] .重庆医学,2005,34(4):580-581. 被引量:6
6 张俊富,崔丽安.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辨证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4):10-11. 被引量:45
7 佃雪辉,廖若男,陈晓琴,杨爱云,周力,闵忠.肝硬化患者止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6,21(1):9-13. 被引量:15
8 孔立新,张道杰,孙黎,卢兆莲,王雪萍.凝血检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与评估[J]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46-147. 被引量:31
9 赵素萍,汪欣.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的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29(2):77-78. 被引量:1
10 Liver Failure and Artficial Liver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肝衰竭诊疗指南[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6):321-324. 被引量:191
引证文献5
1 刘茵,赵国荣.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指标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05,11(4):74-75. 被引量:1
2 李良琼,乔正蓉,王长本,熊见.自制凝血质控品的效果观察及应用[J] .重庆医学,2007,36(16):1647-1648. 被引量:4
3 吴龙奇,马晓波,邵翠青.肝硬化患者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96-97. 被引量:2
4 李良瑛,王娜,袁萍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5):363-364. 被引量:8
5 谢增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2):1314-131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24
1 王琳,王笔金.自制凝血质控品用于室内质控的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4):428-429. 被引量:5
2 靳岩,李艳莲,张凤华,秦桂娥.自制正常范围质控品用于CA血凝仪室内质控[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97-98. 被引量:1
3 王中甫,宋素华,王玉中,宋彬彬,门楠楠,孟德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症状聚类及分期[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1):1157-1162. 被引量:16
4 李玉才.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变化及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10,50(35):45-46. 被引量:27
5 常萍,史清海,刁彤,李建华,伏建峰.凝血5项试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及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57-1358. 被引量:5
6 吴明瑶.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54-5755. 被引量:1
7 吴玉竹,胡秀学,骆海军,徐瑞.不同类型肝炎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5):628-629. 被引量:10
8 蔡文婕,谢琴秀,柯晶,江晓平.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10):617-619. 被引量:1
9 刘新华,张春兰,陈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清HCV-RNA含量的关系探讨[J] .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37-40.
10 谢秋南,韩梅芳.不同类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599-1600. 被引量:4
1 李娜.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5):578-578.
2 尹玲,王志华,祝荣文.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分析[J] .贵州医药,2005,29(12):1093-1094. 被引量:2
3 张兰宁.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测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4435-4436. 被引量:1
4 高伟,宋会欣,高积绪.肺心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与肝素的治疗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04,44(2):58-59. 被引量:2
5 陈红,袁宏,熊亚星,赵正斌,邓永东.重症肝炎生化、凝血功能检测及甲胎蛋白与预后的分析[J] .临床荟萃,2005,20(22):1280-1281. 被引量:8
6 刘荣辉.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4):511-512. 被引量:8
7 李良瑛,王娜,袁萍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5):363-364. 被引量:8
8 韦红,苗新普,黄咏东,王裕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1):752-754. 被引量:9
9 张德炜.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06,17(8):139-139.
10 易文君,王群伟,苗雄鹰,刘国利,黄生福.急性胰腺炎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0):583-58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