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积累与消费比例问题的主要理论框架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投资率或积累率偏高一直被视为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换,经济学家的有关思考方式也出现相应的转变。本文力图说明这种思考方式转变的基本轮廓,以及思考积累与消费的长期比例和短期比例所适用的理论框架的差异。
作者
杨春学
朱立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云南财贸学院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5-29,共5页
Economic Perspectives
关键词
积累-消费比例
中国
理论框架
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
国民财富
消费结构
最优积累率
经济增长
分类号
F01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5
1
张守一.《积累与消费比例及其优化问题》[A].杨坚白主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若干理论问题》[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
刘景义.《关于最佳积累率的估计》[A]..《数量经济理论模型与预测》[C].能源出版社,1983年版..
3
李武.
关于最佳积累率的探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57-59.
被引量:5
4
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中译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5
刘迎秋.《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110页.
共引文献
5
1
乔为国,潘必胜.
我国经济增长中合理投资率的确定[J]
.中国软科学,2005(7):76-82.
被引量:29
2
张明星.
积累和消费比例的数量分析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4):41-43.
被引量:1
3
曹建海.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关联[J]
.重庆社会科学,2011(8):49-60.
4
罗云毅.
投资消费比例关系理论研究回顾[J]
.宏观经济研究,1999(12):42-46.
被引量:11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刘迎秋,吕风勇.
2013~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预测——结构调整再现新周期,次高增长呈现常态化[J]
.经济研究参考,2014(3):3-2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38
1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
.经济研究,2001,36(11):35-44.
被引量:524
2
蔡继明.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收入分配制度演变与分配理论创新[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2):84-98.
被引量:6
3
吴忠群.
最优消费率的存在性及其相关问题[J]
.中国软科学,2009(S1):280-289.
被引量:10
4
彭焕杰.
经济稳定增长的实现——我国需求结构调节政策[J]
.管理世界,1988,4(3):36-46.
被引量:2
5
李武.
关于最佳积累率的探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57-59.
被引量:5
6
曾令华.
理论最优消费率之我见[J]
.求索,1997(3):30-31.
被引量:7
7
魏杰.
供求结构平衡与需求结构政策[J]
.上海经济研究,1990,2(1):18-22.
被引量:1
8
刘立峰.
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国际经验比较[J]
.经济研究参考,2004(72):28-48.
被引量:20
9
杨圣明.
如何调整消费与投资的关系[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6(1):8-11.
被引量:7
10
郭树清,陈炳才.
1996~2010年中国储蓄和投资前瞻[J]
.管理世界,1994,10(2):14-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1
1
许永兵.
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再认识——兼评关于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J]
.财贸经济,2005,26(12):52-54.
被引量:23
2
黄伟力,隋广军.
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基于修正黄金律的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3):38-45.
被引量:16
3
郭兴方.
我国消费率高、低的判定——基于宏、微观层面的数据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7,19(2):11-17.
被引量:15
4
马爱玲.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J]
.北方经济,2008(10):21-22.
被引量:4
5
曹建海.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关联[J]
.重庆社会科学,2011(8):49-60.
6
刘刊,白世贞.
我国经济结构支持系统的SD模型及系统仿真[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6(1):17-23.
7
武平平.
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探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2):93-96.
被引量:3
8
杜焱.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研究述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79-83.
被引量:4
9
傅李琦.
经济周期视野下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优化[J]
.理论观察,2018(8):79-81.
10
潘文轩.
论“量力而行”改善民生与实现可持续共享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39(6):42-46.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王宁.
文化是如何影响消费的制度安排的?——消费认知与政策选择偏好的文化根源分析[J]
.中国研究,2023(1):3-29.
被引量:1
2
王洋.
我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下的思考[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28-31.
被引量:1
3
顾雯瑞.
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的相关思考[J]
.中国商界,2009(8):21-21.
4
彭志远.
我国宏观消费率变化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07(2):5-9.
被引量:7
5
张志强.
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基于Logit变换的回归分析[J]
.当代财经,2007(8):20-23.
被引量:4
6
乔为国.
我国居民低消费率的成因——以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为框架的分析[J]
.学海,2007(5):141-145.
被引量:11
7
郭鸿懋.
中国城乡发展动力结构调整的思考[J]
.城市,2008(1):3-8.
8
郭鸿懋.
中国城乡发展动力结构调整的思考——收入分配视角的分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5-115.
被引量:8
9
黄伟力.
我国经济的动态效率:基于协整的计量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08,24(21):74-77.
被引量:5
10
彭志远.
我国国民储蓄研究:文献综述[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6):49-54.
被引量:1
1
王东京.
产业结构宏观控制比例论[J]
.改革与战略,1987,3(1):36-46.
2
李柱锡.
论最优积累率[J]
.财经研究,1980,6(2):90-101.
被引量:1
3
李柱锡.
论最优积累率[J]
.财经研究,1980,6(S1):1-12.
4
喻雷.
关于最优积累率数学模型初探[J]
.经济问题探索,1982(5):20-26.
被引量:2
5
彭涌泉.
国民经济最优积累率问题[J]
.经济师,2004(2):36-37.
被引量:2
6
武军定,杨维.
中等收入者与中产阶级[J]
.中国统计,2006(10):21-22.
被引量:5
7
刘成瑞.
国民经济发展度速和比例问题的再探索[J]
.经济问题探索,1980(4):1-7.
8
山田真哉.
数字的魔力[J]
.发现,2011(1):30-31.
9
钱颖一.
硅谷的故事(上)[J]
.管理与财富,2002(4):70-73.
被引量:3
10
彼得·克拉克(Perter,Clarke).
我们都离不开凯恩斯[J]
.数字商业时代,2009(2):112-112.
经济学动态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